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李畅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花板桥学校4140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传统的应试教育已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当下教育的需求。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更应该注重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将其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有效培育学习者的数学核心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引言
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数学核心素养除了能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从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等方面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需要明确新时代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并将其作为学生的培养方向,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不断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1核心素养目标的重构
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其中,计算能力的转型尤为关键,它要求学生从机械运算向算理理解进阶。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借助AI批改系统,教师可以即时获取学生错题的反馈,针对不同的错题类型开展“错因溯源”教学活动。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错误的根源,而且促使他们深入思考算理,从而提升计算能力。其次,使用图形计算器将分数运算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认知模型。这种工具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数之间的关系,增强对运算规则的理解。再者,设计算法思维训练项目,如引导学生们通过编程实现质数筛选的埃拉托斯特尼筛法。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同时,空间观念的升级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构建多维动态几何认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用AR技术,将正方体展开图动态重组,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直观感受三维形状的变换,增强空间想象力。使用GeoGebra这样的数学软件创建参数化几何模型,使学生能够实时观察角度变化规律,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开发三维坐标系虚拟实验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培养学生在立体空间中的定位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空间观念支撑。
2跨学科项目实践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越来越注重跨学科项目实践,这种实践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智慧农场项目中,学生可以运用分数知识优化种植面积的分配。他们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和收益情况,通过分数的计算和比较,合理规划每种作物的种植比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场的整体效益,还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在城市交通规划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并分析车流量数据,使用统计图表来展现车流量的规律。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整理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以及如何从图表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环保数据分析中,学生可以处理关于垃圾分类的百分比构成数据。他们需要计算不同类型垃圾所占的比例,并通过扇形图或其他图表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这种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百分比的概念,同时也能让他们意识到垃圾分类对于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启发学生思维,活跃数学逻辑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数学思维。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一节时,以往教师可能只是直接向学生讲述图形的运动,让学生自己消化理解这部分的知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改变这种抽象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示图形的运动,这样的方式能够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启发他们的空间逻辑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效果。
4创设真实情境,夯实运算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独特的方式简洁而抽象地描述了世界上的数与形。小学生初次接触数学时,可能会对抽象化的计算符号、数字的意义等感到不解和疑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应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升运算能力。例如,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应打造教学情境与学生互动。可以请9名学生来到台前,模拟行进中的公交车乘客。9名学生在台前的缓缓行走会立即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再让另外5名学生上车,并顺势提问:“现在公交车上有多少乘客呢?”学生纷纷回答:“9+5=14(名)乘客”。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数一数”的方式得出计算答案的。教师此时可以引出“凑十法”的计算方式,并写出板书,让学生思考这种“凑十法”是否会让计算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然后,在黑板上列出更多的乘客人数及上下车情况的变化数据,请学生尝试解答,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运算能力的提升。
结语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在每一次有效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与沉淀。通过在新课标与原教材的引领下,教师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精心设计并打造每一堂数学课。这样,学生在每一次课堂互动与数学活动中,都能深刻感受到数学核心素养的蓬勃生长,从而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经纬.以新课标为指导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J].华夏教师,2023(26):22-24.
[2]巩文静,孙园园.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8):162-164.
[3]贺丽.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和路径[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