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熊燕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第二中学330500

摘要: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已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范畴,转而更加强调学生能力的塑造与素质的全面提升。下文研究聚焦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探索,力求通过教学方法的变革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助力学生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引言

作为一门关注地球与人类关系的学科,地理的教学改革迫切需要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引领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关键理念之一。在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高中地理教学更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1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内涵丰富且深远。它不仅涵盖了知识、技能等显性要素,更强调了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价值观念等隐性素养。在高中地理教育中,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人地协调观等多维度的能力体系。地理实践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综合思维则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地理现象,形成系统、全面的认知框架;区域认知使学生能够从空间维度理解和分析地理环境;而人地协调观则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转变,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2高中地理教学问题

学习活动深度不足。地理这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仅靠口头讲述和死记硬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活动中,才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然而,当地理教师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后,学生的学习深度却明显不足,有些学生仍然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认为学习地理只要背一背就行,考试的时候就能够得高分。还有些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活动,并没有发挥创造性,无法从活动中获得新的灵感,阻碍了地理综合素养的发展。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3.1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习动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应用地理知识的场景,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实际,使之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相契合。例如,在教授“植被与土壤”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近年来,农民发现,城市周边的农田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请你利用植被与土壤的相关知识,分析可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被带入实际问题中,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植被与土壤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批判性思维,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问题情境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例如,教师创设一个城市规划项目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参与项目时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提高跨学科思考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第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还需要强调实际应用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例如,教师通过模拟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与粮食生产、人类生活等直接相关。

3.2理论结合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测量、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实践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理论知识是基础,为学生提供了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实践经验则是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一方面,理论知识是地理学科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应详细讲解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眼看到地理现象,感受自然环境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总结,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探索和创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教师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助力学生长远发展。展望未来,教师应持续深耕该领域,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为培育具备地理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推动地理教育事业稳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雨,邓佳佳.真实情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主要植被和自然环境”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2):43-45.

[2]李俊峰,高龙睿,郑君翊,等.大观念统领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J].地理教育,2023(8):54-57.

[3]毛晗蓄,高赫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例[J].成才之路,2023(20):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