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背景下新教材与核心素养的融合研究

作者

李斌 王婷

河南省滑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均发生了深刻变革。本文聚焦于新高考背景下新教材与核心素养的融合问题,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关键词 :新高考;新教材;核心素养;融合

一、引言

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高考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新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现新教材与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与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

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打破传统高考的“唯分数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新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试科目设置的多样化。新高考实行“3+1+2”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科目组合。这种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同时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考试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高考不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高校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新高考改革后,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兴趣。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文底蕴。人文底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包括对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等领域的知识掌握和对人类精神价值的追求。具有人文底蕴的学生能够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品质。

2.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包括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掌握和对科学方法的运用。具有科学精神的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具有学会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他们还能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4. 健康生活。健康生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身心健康的认识和维护能力。具有健康生活能力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心理健康,能够应对各种生活压力和挑战。

5. 责任担当。责任担当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能力。具有责任担当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 实践创新。实践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新高考背景下新教材与核心素养的融合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例如,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

新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的核心素养元素。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例如,在语文教材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在数学教材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加强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师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记录学生在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教师要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科技创新活动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科技小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结语

在新高考背景下,新教材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新教材与核心素养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新教材与核心素养的融合策略,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珂.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教师教育论坛, 2017(4):4.

[2] 刘伟.对新高考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思考[J].山西教育:管理版, 2017(4):3.

滑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新教材有效性利用的探究与实践》,立项课题批准号:【2024】HL04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