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与途径的探究

作者

李腊梅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中学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各方面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长期担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实际和经验,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学习上的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者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方法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是中学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技术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一堂课上出最佳效果呢?以下是我根据个人对新课标理解和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

1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

1.1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要想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首先要从教师团队入手,从整体上提升相关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对学校来说,必须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加大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并定期开展学科讨论会,为教师团队提供丰富的外出学习机会,在保证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信息技术相关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反思,并积极使用信息化手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培训的价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树立良好的学科思维,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1.2优化与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创新,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首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知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善于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将文字与视频、图片、音频联系起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理论的丰富性,还能提高视觉呈现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形成长期记忆,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其次,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操作方式,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前往计算机教室完成信息技术实践教学,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确保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此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应用信息技术,解除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相关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对教育形式进行丰富与完善。

2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途径探究

2.1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在信息时代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想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训,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就需要推陈出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一方面,在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往往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对学生创新性发展起到的作用不大。在此情况下,教师除了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外,还需要收集先进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并向学生进行展示,并加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与评估,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以保证创新性学习形式的应用效果,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信息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三维技术等,让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魅力,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原理与具体作用。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能力设置不同等级与难度的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2.2全面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要想保障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促进后续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所谓的信息意识,就是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知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就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与判断,从整体上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也会发生相关变化,如果学生的信息意识不足,就难以有效辨别复杂程度高的信息与知识,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信息技术课堂内容的教学难度,所以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工作的重视,开展常态化教学与指导。首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述课本内容以外,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使用信息检索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信息意识培养方式,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第一时间精准发现重点知识。其次,由于网络上包括的信息内容比较复杂,初中生作为青少年,其信息判别能力尚有不足,如果没有及时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可能会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性高的信息搜索网站,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信息筛选技术,为学生信息意识的提升起推动作用。

2.3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锻炼与培训

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角度来看,要想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计算思维和能力的培训,并结合实际需求开展一系列有关计算思维培训的活动,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各类常见问题,提升学生的数据获取、分析与核算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初中生对知识的认知有限,要想保证学生计算能力的显著提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实现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例如,在完成工作表格相关知识的教学之后,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课下任务,引导学生对班级成绩表格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要想完成成绩数据分析,学生就需要开展信息数据的获取、计算以及分析等环节,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计算思维。

2.4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

情感思维作为人类最为特殊的能力,与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紧密相连,往往直接决定着人类的发展方向,所以初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思维方面的关注。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基础知识以及操作能力,还包括情感思维方面的内容。因此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以外,还必须注重对学生信息道德素养以及情感思想方面的培养,以降低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为初中生的健康、良性提供保障。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相关事例对学生的情感思维进行培养。

3结论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科目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承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课堂教学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在上课前,要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少讲多练,使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分层同步操作,并对学生的作品及时反馈,在课后带领学生勇于对比,开阔学生视野;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力英.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探索[J].新华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5期.

[2]贡梅.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科学之友,2009,09(26).

[3]单春方.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