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中高段生合唱音准能力培养策略
华浩煜
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212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中高段学生合唱音准能力培养的策略。针对当前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单一性、学生参与度与兴趣不足以及教师能力与资源限制等,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通过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度与兴趣以及加强教师能力与资源建设等措施,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合唱音准能力,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小学合唱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也为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中高段学生;合唱音准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合唱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及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小学合唱教学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教师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合唱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中高段学生合唱音准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新课标对小学中高段学生合唱音准能力培养的特点
(一)小学中高段学生的音乐认知特点
小学中高段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音乐认知特点显著。这一阶段的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旋律、节奏和音色等音乐元素。他们开始具备初步的音乐记忆与再现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仿并演唱简单的歌曲。此外,小学中高段学生的音乐想象与创造力也逐步发展,他们开始尝试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为其未来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课标对合唱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合唱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通过合唱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新课标强调合唱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培养。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合唱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同时,新课标还提倡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
(三)班级合唱的独特价值
班级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的音乐活动,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紧密配合,共同演绎音乐作品,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班级合唱还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乐趣与自信。此外,合唱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使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翱翔,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二、小学中高段学生合唱音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单一性
当前,小学合唱教学在内容与方法上呈现出较为单一的局面。一方面,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传统曲目,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与多样性,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与个性化学习愿望。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传统守旧,多以教师讲授、学生模仿为主,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与创造力。
(二)学生参与度与兴趣不足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与兴趣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吸引力,学生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逃避、抵触等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参与目标与责任感,难以形成积极的合唱氛围与团队精神。
(三)教师能力与资源限制
小学合唱教学面临着教师能力与资源限制的双重挑战。一方面,部分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难以适应新课标对合唱教学的要求与期望。另一方面,学校在音乐教学资源方面的投入不足,如教学设备、教材资料、音响设施等,难以满足合唱教学的实际需求。
三、优化小学中高段学生合唱音准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针对小学合唱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单一性问题,应积极探索并实施创新策略。在教学内容上,应引入多元化、时代感强的曲目,如经典与现代相结合、民族与国际相融合的作品,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合唱曲目,增强教学内容的地域性与文化性。在教学方法上,倡导情境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元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提升合唱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二)提升学生参与度与兴趣
应明确学生在合唱中的主体地位,赋予其更多自主权与责任感,如让学生参与曲目选择、编排与表演等环节,增强其参与感与归属感。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互动平台等,丰富教学手段与形式,提高合唱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此外,定期举办合唱比赛、音乐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加强教师能力与资源建设
针对教师能力与资源限制问题,应加大投入与培训力度。一方面,加强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升其合唱教学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鼓励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新课标对合唱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大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投入,如更新教学设备、丰富教材资料、优化音响设施等,为合唱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际间、区域间的合唱教学资源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总结
本文聚焦小学中高段学生合唱音准能力培养,针对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不足及教师资源限制等问题,提出创新教学、激发兴趣、强化师资等优化策略。这些对策旨在改善合唱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发展。研究表明,这些措施对于提升合唱音准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为小学合唱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应持续探索更高效的教学策略,助力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培养更多音乐人才,为艺术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袁丹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中高段学生合唱音准能力培养策略[J].文科爱好者, 2023(2):163-165.
[2] 何秀华.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与评价路径[J].教育, 2024(25).
[3] 刘宁波.提高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音准的有效路径探析[J].中外交流, 2021, 028(003):731-732.
[4] 熊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准问题的解决策略[J].新课程研究, 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