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费金玲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第九中学135300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索精神进行教学活动。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还丰富了初中生认知结构以及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等方面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第一要基于设置实际问题的探究任务,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第二是情境创设与跨学科融合,转变师生关系;第三,评价机制的优化,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出适合初中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学生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往往会忽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小组协作性差等。单纯依赖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式暴露出局限性,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教师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有计划地引入生物实验现象、问题和原理等内容的教学活动。它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对生物学教材中有关生物学科知识点及相关概念进行观察与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探索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实践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探讨新知的过程,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于,提升教育质量。
一、探究式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1.问题驱动
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实验现象是比较复杂、新颖有趣且具有一定挑战性,教学时采用的是开放型探究模式来开展相关内容讨论活动,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去思考探究问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增加学习的情境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获取者也同样是探索思考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能力发展不足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来促进其自我提升。
2.学生主导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通过引导帮助每一个参与活动并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学进行独立思考。探究式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欲望还提高了师生互动过程中情感体验效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而不是主导者。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对这一个环节做出一个科学合理地安排。
3.合作与交流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方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探讨问题并提出自己对该话题所持观点来共同解决这些疑问,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见解来表达个人想法与看法,加强团队协作性建设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民主氛围,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新思维。
二、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1. 创新策略:基于实际问题的探究任务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运用到生物学科之中。大家进行交流、探讨等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遇到过的疑惑通过文字或图片表达出来,教师根据学生们对问题提出的疑问给出解答。在探究式学习课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研究课题中,通过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得出结论。这需要教师有丰富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然后再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等方式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为什么种植的植物在阳光下长得更好?”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通过自己思考和讨论来进行研究。
2. 创新策略:情境创设与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的融合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策略。生物学科与化学、物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教材中,在进行境创设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沟通、合作。“水的循环”这一单元内容可以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材料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融合气象学和物理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水循环的复杂性。讨论交流等环节根据小组成员间的探讨结果来确定具体问题情景设置。初中生物教材中也会涉及到很多学科领域知识如呼吸系统,细胞系统结构和功能等等方面,需要教师与学生沟通、合作才能解决这些相关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当前探究式教学模式将一些课外内容融入进去。学习“人体的消化系统”时,可以将课堂情境设定为“模拟医院”,让学生扮演医生、病人等角色,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生物学基础理论以及相关概念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并为其他学科增加新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创新策略:评价机制的优化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知识理解程度、掌握情况如何以及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好坏等都会受到一定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评价机制。教师方面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和教育方法,以启发引导为主,学生层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课程活动意识并提高其探究思维水平,在考核方式与内容设计方面应注重多维度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对生物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因此评价机制需要从单纯的知识考核转向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探究活动后,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和实验记录等方式进行动态评估。教师不仅评定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还对其合作能力、思维深度及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总结与展望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与经验总结。基于探究式学习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能够激发每一位同学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并且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和解决疑难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创设、跨学科融合和优化评价机制等策略的实施,提高了师生双方对生物科学学科发展规律有更深层次理解的程度,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有效掌握生物学原理,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美成.浅析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指导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23,(5).
[2]孟诚.对新教材中生物探究实验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23,(2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