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作者

卜凤娟

150424198010051525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分析其对施工成本、质量和进度的显著影响,指出当前存在设计与造价控制脱节、限额设计落实不到位、设计变更管理不善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立设计与造价协同机制、完善限额设计管理体系、严格设计变更管理等措施,旨在为工程施工管理中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提供科学指导,提升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重要性

引言

在工程建设领域,造价控制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而设计阶段作为项目实施的首要环节,对整个工程的造价、质量和进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合理有效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能从源头上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工程成本,保障施工质量与进度。然而,当前工程施工管理中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深入研究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对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1.1 对施工成本的影响

设计阶段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环节。据统计,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高达75% - 95%。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优化工程布局,精准计算工程量,避免过度设计和不必要的浪费。比如在建筑结构选型上,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能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材料用量和施工难度,从而大幅降低成本。相反,若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设计变更,会导致材料二次采购、人工返工等额外费用,使成本大幅增加。

1.2 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与施工质量紧密相连。合理的造价投入能确保选用质量可靠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在屋面防水设计中,适当增加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预算,选择优质产品,能有效提升防水效果,减少后期渗漏问题。设计阶段对施工细节的把控,如节点构造设计,能为施工提供明确指导,保障施工质量。若为降低造价而选用劣质材料或简化设计,虽短期内节省成本,但会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后期维修成本将远超前期节省的费用。

1.3 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科学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有助于保障施工进度。完善的设计方案能使施工流程更加合理,各工序紧密衔接。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合理规划地下管线布局,避免施工过程中因管线冲突导致的停工和返工。准确的造价估算能为施工单位提供充足的资金准备,确保材料和设备按时进场。若设计阶段考虑不周,施工中出现设计变更,会打乱施工计划,造成工期延误,增加管理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

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与造价控制脱节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专注于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和技术可行性,对工程造价的关注度不足。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较少考虑经济因素,导致设计方案可能存在过度设计或不合理设计。在某商业综合体设计中,为追求独特的外观造型,采用了复杂的异形结构,大幅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材料用量,使得工程造价远超预期。而造价控制人员由于未能深度参与设计过程,对设计方案的理解有限,只能在设计完成后进行被动的造价核算,难以从源头上对造价进行有效控制,造成设计与造价控制两张皮的现象。

2.2 限额设计落实不到位

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其落实情况并不理想。部分建设单位对限额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制定明确、合理的限额设计指标,使得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缺乏约束。即使有了限额设计指标,在设计过程中也可能因各种原因被突破。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原有限额设计指标过低,无法满足建筑功能需求,但又缺乏有效的调整机制,导致设计人员不得不突破限额。一些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为了追求设计效果,忽视限额要求,随意提高设计标准,也使得限额设计难以真正落实。

2.3 设计变更管理不善

设计变更在工程建设中难以完全避免,但如果管理不善,会对造价控制和工程施工管理造成严重影响。目前,许多工程项目在设计变更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设计变更的审批流程不规范,缺乏严格的审核和论证,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得以通过。设计变更发生后,未能及时对其对造价和施工进度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调整。某住宅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变更增加了地下室的面积,但未及时核算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和工期延长,导致项目成本超支、工期延误。部分设计变更的提出缺乏充分的依据,可能仅仅是因为建设单位的临时想法或设计单位的失误,进一步加剧了造价控制的难度。

三、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措施

3.1 建立设计与造价协同机制

打破设计与造价控制相互独立的局面,构建紧密的协同工作模式。在项目启动初期,组建包含设计人员、造价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等多专业的联合团队。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造价工程师同步介入,依据设计思路开展造价估算,从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提供经济分析,如对比不同结构形式的成本差异,帮助设计人员优化方案。通过定期召开多专业沟通会议,各方及时交流想法,共同解决设计中技术与经济的矛盾。如在某大型医院建设项目中,设计团队在规划病房布局时,造价团队根据市场材料价格和施工难度,提出优化墙体材料和空间布局的建议,既满足医疗功能需求,又降低了成本。

3.2 完善限额设计管理体系

科学合理地制定限额设计指标是关键。建设单位需组织专业人员,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市场价格以及类似工程经验,制定详细且精准的限额设计指标,涵盖建筑、结构、设备等各个专业。建立严格的限额设计考核机制,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进行量化考核。设计过程中,定期对设计成果进行造价核算,若发现造价超出限额,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设计。如在某写字楼项目中,明确规定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钢筋含量、混凝土用量等限额指标,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指标执行,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在满足建筑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有效控制了造价。对于因特殊情况需要突破限额的,建立规范的审批流程,要求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论证报告,经建设单位和专家审核通过后方可调整。

3.3 严格设计变更管理

制定规范的设计变更审批流程,明确设计变更的提出、审核、批准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任何设计变更都需经过严格的技术和经济论证,由设计单位、造价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评估变更对造价、进度和质量的影响。如在某市政道路项目中,因周边环境变化需要变更道路走向,相关单位立即组织专家对变更方案进行评审,从工程成本、施工难度、工期延误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变更导致的造价增加,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并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加强对设计变更的资料管理,建立设计变更台账,详细记录变更内容、原因、审批过程和费用增减情况,为后续的结算和审计提供准确依据。

结语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施工成本、质量和进度有着深远影响。尽管当前存在设计与造价脱节、限额设计落实欠佳以及设计变更管理混乱等问题,但通过建立协同机制、完善管理体系和严格变更管理等措施,能有效提升造价控制水平。未来,持续强化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将为工程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时国萍.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9):175.

[2]陈显瑞,谢军.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区,2017,(2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