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探析

作者

蔡迎春 张海鹏

210911197011270516 220724198411181237

摘要:本文聚焦道路施工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阐述了路基路面质量对道路工程在使用寿命、行车安全和舒适性方面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路基施工如地基处理、填筑压实及边坡防护,以及路面施工中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技术要点。同时,提出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强化施工过程监督等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旨在为提升道路施工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道路施工;路基路面;质量控制;技术要点;管理措施

引言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工程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效率与安全。路基路面作为道路的基础结构,是承受车辆荷载、保证道路正常使用的关键。优质的路基路面能够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保障行车安全,为驾乘人员提供舒适的出行体验。然而,当前道路施工中,路基路面质量问题频发,影响了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一、路基路面质量对道路工程的重要性

1.1 对道路使用寿命的影响

路基路面是道路的基础结构,其质量直接决定道路的使用寿命。优质的路基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有效承受路面传来的车辆荷载,减少路基的变形和沉降。在软土地基区域,若施工时采用了恰当的地基处理技术,如强夯法加固地基,增强其承载能力,可避免因地基沉降导致路面开裂、凹陷等病害,从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相反,若路基压实度不足,随着时间推移和车辆反复碾压,路基会逐渐下沉,路面出现裂缝、坑槽,严重缩短道路的正常使用年限,增加维修成本和重建频率。

1.2 对行车安全的保障作用

良好的路基路面质量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平整的路面能使车辆行驶平稳,减少颠簸和振动,降低车辆零部件的磨损,同时也便于驾驶员控制车速和方向。抗滑性能良好的路面,在雨天、雪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能有效防止车辆打滑失控,保障行车安全。在山区道路,若路面抗滑性能差,车辆在转弯、下坡时极易发生侧滑,引发交通事故。而坚实稳定的路基可避免路面塌陷、坍塌等危险情况,为车辆行驶提供可靠的基础。

1.3 对行车舒适性的提升

路基路面质量直接影响行车舒适性。当车辆行驶在平整度差的路面上时,会产生强烈的颠簸和振动,不仅会使驾乘人员感到不适,还可能影响货物的运输安全。尤其是对于长途运输,这种不适会被放大。而优质的路面,如采用先进的摊铺和碾压技术施工的沥青路面,平整度高,车辆行驶时平稳顺畅,能为驾乘人员营造舒适的出行环境。

二、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2.1 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路基施工的首要关键在于地基处理。面对不同地质条件,需采用针对性方法。如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常运用灰土挤密桩法,通过在地基中打孔、填入灰土并夯实,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增强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完成后,进行路基填筑。填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优先选用透水性好、强度高的材料,如砂砾、碎石土等,避免使用腐殖土、淤泥等劣质材料。填筑时严格控制分层厚度,一般每层不超过30厘米,确保压实效果。压实是路基施工的核心环节,选用合适的压实设备,根据路基压实度要求,调整压实遍数和压实速度。对于路基边缘和边角部位,采用小型压实机具进行补充压实,保证压实均匀,防止出现漏压区域,以提升路基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路基边坡防护不容忽视,可采用浆砌片石护坡、土工格栅防护等措施,防止边坡受雨水冲刷、风化等破坏,维持边坡稳定。

2.2 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沥青路面施工时,精准控制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关键。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沥青、集料、矿粉等材料的比例,确保混合料具备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摊铺过程中,控制摊铺机的速度和摊铺厚度,保持均匀连续作业,避免出现离析现象。摊铺后及时进行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低到高的原则,初压、复压和终压相互配合,使路面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和平整度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确保水泥强度等级、砂石含泥量等指标符合标准。混凝土搅拌时,控制好搅拌时间和搅拌均匀度,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浇筑过程中,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配合振捣,排出混凝土中的气泡,使混凝土密实。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进行切缝,防止因温度变化产生不规则裂缝,保障路面的耐久性和平整度。

三、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3.1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全面且细致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基础。明确质量目标,依据道路工程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可量化的质量指标,如路基压实度需达到95%以上、路面平整度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等。完善质量检验标准,从原材料进场检验到各施工工序的过程检验,再到工程竣工的最终验收,都制定详细、明确的检验流程和标准。针对原材料,严格检验其规格、性能和质量证明文件,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质量检验,上一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确保施工质量层层可控。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批材料都进行详细记录,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问题源头,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2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管理

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最新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针对新型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技术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开展专项培训,使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除了技能培训,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通过案例分析、现场讲解等方式,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合理的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对施工质量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如奖金、荣誉证书等。对违反施工规范、造成质量问题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罚,如警告、罚款甚至辞退。通过激励和约束,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3.3 强化施工过程质量监督

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安排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程旁站监督,尤其是对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如路基的压实环节、路面的摊铺和碾压过程等。监督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违规操作和质量问题。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路基路面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例如,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路基的压实度和路面的厚度进行检测,及时掌握工程质量状况。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施工人员和监督人员发现质量问题后,能够迅速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部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定期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工程质量。

结语

路基路面质量是道路工程的核心要素,关乎道路使用寿命、行车安全及舒适性。通过严格把控施工技术要点,从路基处理、路面铺设等环节入手,提升工程质量基础。同时,落实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健全体系、强化人员管理与施工监督,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完善,持续优化路基路面施工,将推动道路工程质量迈向新高度,为交通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权.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2,(24):239-241.

[2]王俞,于涛源.道路施工过程中的路基路面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