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智能监控与实时数据分析方法
徐浩 许长飞
身份证号码:370829199502211715 身份证号码:370283199803154537
引言
在化工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化工设备作为生产核心载体,其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益与社会公共安全。然而,传统设备管理模式因缺乏实时动态监测与精准数据分析能力,难以满足现代化化工生产需求,设备突发故障、非计划性停机等问题频发,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
一、化工设备智能监控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1.1 智能监控系统架构解析
化工厂设备智能化监测系统一般采用三层结构(即数据采集层、传输层、处理层以及应用服务层),其中数据采集层是系统的感官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获取各种信息,如温度、压力、振动以及流量等。传输层是在各个数据采集终端之间以及采集层与处理层之间的信息通道,利用有线或者无线信号将信息传输到处理层。处理层是系统的指挥系统,经过大数据分析系统或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服务层是对外信息,通过对服务终端显示的图片将各种处理结果展示出来,满足用户需要。如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生产设备智能化监测系统。在该大型石化企业中,智能监测系统共有30 台裂解炉、26 台压缩机、2 台汽化器、8 台废气缓冲罐以及 1 个苯储罐等。该监测系统共有 1000 多个传感器安装在裂解炉和压缩机等位置,并且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时监测。通过传输层传输到传输服务节点,进行各种数据的整合,并送到处理层进行分析,将设备中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集中处理,上传到中控室的计算服务器上。
1.2 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技术
由于化工生产所涉及的设备工作环境极为复杂,因此对其所用的传感器性能和可靠性也有更为苛刻的标准。例如传感器中的热电偶、热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在使用时需有较强的耐高温、耐腐蚀能力,适用于高温反应釜温度监测;用以测定高压管道压力变化的通常为压阻式传感器或电容式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轴承磨损、转子不平衡等情况的振子传感器在振动传感器中最为常用。在数据采集方法方面,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采集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利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传感器应用。例如在泵类设备上利用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后,泵的故障诊断准确率由以前的 75% 提高至了 92‰ 。在化工生产中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使用,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设备状态监测的准确性,减少各种信息的混合应用误差和提升故障检测的精度,一方面也是由于边缘计算技术的使用,达到了使数据本地化处理,降低数据传送压力,保证数据处理的即时性的目标。
1.3 数据传输与通信协议
在化工生产现场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要求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并且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在传输线路的方式中,基于有线传输的工业以太网能够为设备与监控中心提供较高的传输带宽,同时还能够避免较高数据传输延迟的发生;光纤传输则能够用于较长距离的传输以及较高的电磁干扰环境中;基于无线传输技术,能够根据实际的生产现场环境以及设备应用等情况来选择通信技术。当前的应用技术,如 5G 技术能够提供高速率、低延迟的特点,能够为设备远程监控通信提供技术方法;LoRa 技术具有低功耗、广覆盖的特点,能够满足应用在偏远地区的设备对数据传输的要求。
二、化工设备实时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
2.1 数据预处理技术
化工设备运行产生的原始数据常包含噪声、异常值和缺失值,需进行预处理。数据清洗通过识别并删除重复、错误数据,保证数据准确性;去噪技术如小波变换、卡尔曼滤波,可有效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干扰;对于缺失值,可采用均值填充、多重填补等方法进行处理。在某化工企业的换热器数据处理中,通过数据清洗去除无效数据,利用小波变换对温度数据去噪,采用多重填补法处理流量数据缺失值,使数据质量显著提升,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基础。
2.2 统计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应用
统计分析方法可从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如通过计算设备振动数据的均值、标准差,判断设备运行稳定性;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温度与压力参数间的关联关系。机器学习算法在设备故障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决策树算法可根据设备运行参数构建故障分类模型;支持向量机通过寻找最优分类超平面,实现故障的准确识别。
2.3 构建预测性维护模型
预测性维护模型通过分析设备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预测设备未来运行状态。首先,收集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包括设计参数、运行记录、维修历史等;然后,选择合适的算法构建模型,如基于 LSTM 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设备性能退化趋势。
三、化工设备智能监控与实时数据分析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 技术挑战与应对策略
技术层面,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首要挑战。化工企业核心数据一旦泄露,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可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区块链等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数据传输环节,通过 SSL/TLS 加密协议防止数据被窃取;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账本,实现数据操作的可追溯性。多源数据融合难度大,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数据需进行标准化处理。如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设备台账的结构化数据、维护记录的非结构化数据并存,格式差异显著。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开发数据融合算法,实现数据的高效整合。算法优化也是关键,需不断改进算法性能,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实时处理速度。
3.2 管理与人才挑战及解决措施
管理方面,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需适应智能化转型需求。部分企业存在部门间数据共享壁垒,导致信息流通不畅。应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打破数据孤岛。企业可设立数据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生产、设备、IT 等部门,制定数据共享流程和激励政策;搭建统一的数据中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共享调用。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既懂化工工艺又熟悉智能监控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当前高校学科设置相对独立,化工专业学生对数据分析技术接触较少,而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化工行业知识。
结语
化工设备智能监控与实时数据分析是推动化工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解析智能监控系统架构,探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为化工企业实施智能化设备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工设备智能监控与实时数据分析将在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化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 丹 . 化 工 设 备 智 能 监 控 与 实 时 数 据 分 析 方 法 [J]. 化 学 工 程 与 装备,2024,(12):107-109.
[2] 戴 靓 , 张 礼 敬 , 陶 刚 . 石 油 化 工 设 备 智 能 预 警 系 统 研 究 [J]. 科 技 和 产业,2014,14(08):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