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施工探究
何鑫
210703198611152242
摘要:本文围绕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展开研究,详细阐述施工技术要点,包括管道材料选择与连接、安装以及系统调试检测技术。深入探讨施工质量管理,涵盖质量控制体系构建、过程控制要点及常见问题防治措施。同时,全面分析施工安全管理,如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制度措施制定以及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旨在通过系统研究,为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供暖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作为保障建筑基本功能和居民生活舒适度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与安全至关重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施工技术不够先进导致能耗增加、质量管控不到位引发管道故障、安全管理漏洞造成施工事故等。
一、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1 管道材料选择与连接技术
管道材料选择要综合考量工程需求、环境因素与成本预算。生活给水管道常用 PPR管,其卫生无毒、耐腐蚀、保温性能好;排水管道多采用UPVC管,成本低、排水阻力小。金属管道如镀锌钢管强度高,适用于消防给水等对压力要求高的场景。连接技术也十分关键,PPR管主要采用热熔连接,通过加热使管材与管件融合,确保连接牢固、密封性好;UPVC管多用电熔连接或胶水粘结,操作简便。
1.2 管道安装技术
安装时,给水管道要保证坡度合理,利于排气和排水,避免出现气阻或积水。管道穿越楼板、墙体时需设置套管,做好防水、防火措施。排水管道安装更要严格控制坡度,确保排水通畅,防止堵塞,检查口和清扫口的设置应符合规范,便于日后维护。供暖管道安装需考虑热胀冷缩,合理设置伸缩节,管道保温必不可少,能减少热量散失,提高供暖效率。
1.3 系统调试与检测技术
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进行严格调试与检测。给水、供暖管道要进行压力测试,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压力降是否符合标准,以此检验管道的承压能力和密封性。排水管道需做通水试验,检查排水是否顺畅,有无渗漏现象。
二、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1 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石。首先,要明确质量管理目标,依据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具体、可衡量的质量指标,如管道渗漏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供暖系统温度达标率达到特定数值等。同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将质量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每一个施工环节,使人人都清楚自己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至关重要,技术人员要向施工人员详细讲解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注意事项,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要求了然于心。施工中,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每一批管道材料、管件、阀门等进行严格检验,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外观质量,必要时进行抽样检测,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每完成一道工序,都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2.3 常见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
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管道渗漏、堵塞、供暖效果不佳等。管道渗漏多因管材质量不合格、连接不牢固或施工过程中管道受损所致。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把控管材质量,加强连接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时避免外力碰撞管道。管道堵塞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杂物进入管道,或是排水管道坡度不合理。因此,施工时要做好管道防护,防止杂物进入,同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排水管道坡度。供暖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供暖管道水力失调、保温措施不到位等原因。
三、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3.1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施工中,准确识别安全风险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首要任务。高处作业是常见风险点,施工人员在搭建脚手架、安装高层管道时,若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风险也不容忽视,施工过程中工具、材料的掉落可能砸伤人员。电气设备使用频繁,如电焊机、电动工具等,若线路老化、漏电保护装置失灵,容易引发触电事故。在管道焊接、防腐处理等环节,还存在火灾爆炸风险,因为焊接火花可能引燃易燃材料,部分防腐材料挥发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便会爆炸。完成风险识别后,需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可采用风险矩阵法,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不同等级。高处坠落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严重,若施工场地防护设施简陋,发生可能性较大,便会被评估为高风险。而一些小型工具使用不当造成的轻微划伤,可能性虽高,但后果较轻,可评估为低风险。通过准确评估,为后续制定针对性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3.2 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施工安全的有力保障。施工单位应制定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安全知识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新员工入职时,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安全检查制度也必不可少,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安全防护设施、施工设备、电气线路等。日常巡查由班组长负责,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定期大检查由项目经理带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排查。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要求,确保隐患及时消除。要为施工人员配备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防护手套等,并监督其正确佩戴和使用。在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注意高处坠落、严禁烟火等,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3.3 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与实施
为有效应对突发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应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职责,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等,各小组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针对可能发生的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等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措施。如发生高处坠落事故,抢险救援组应立即组织人员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地带,医疗救护组迅速进行现场急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若发生火灾,立即启动消防应急预案,组织人员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灭火设备进行灭火,同时疏散现场人员,拨打119火警电话。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让施工人员熟悉应急救援流程和各自职责,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施工,需精准把握技术要点,严格落实质量管理,强化安全管控。通过科学选择材料、严控施工流程、建立完善管理体系,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持续优化施工过程,将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建卿.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施工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4):97-99.
[2]朱新保.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管道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2017,49(01):80-83.
[3]贺勇.关于《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