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谈闭卷考试下农村初中学生历史复习策略

作者

李艳霞

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学 浙江 台州 318020

摘要:如何在较短时间的复习中快速查漏补缺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对每个教师和学生的考验。本文立足本校农村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了有针对性的四种培养策略,期待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复习;时序;基础知识

自从初中历史改为闭卷的政策,学生需要记的内容增多任务量较大,特别是对于刚接触历史的八年级农村学生来说,如何在短时间的复习中正确把握运用一个学期的知识点更是难上加难,笔者谈谈以下几点想法。

1 推本溯源,了解学生现实困难

笔者期末在复习过一轮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做过一张测试卷,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是其中一些笔者认为直接考察历史基本事件认识的送分题目都成了同学们的拦路虎,得分率非常低,整张卷子大部分同学都答非所问,历史事件张冠李戴,触目惊心。对学生进行了全面了解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本校学生认知能力差。其次,缺乏必要的时序思维。历史是时间的艺术,笔者发现任教班级的学生时序意识模糊,甚至连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先后顺序都搞不清楚。第三,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逻辑框架的构建十分混乱,导致在做题时没有方向,不知道题目在考察那块知识点,出现的答案也是答非所问。最后,学生缺乏系统的解题思路。由此可见,对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夯实基础知识,把握基本历史脉络,培养最基础的时序观念,掌握初步历史解题思路成了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最迫切的内容。

2 源头寻水,抽象认知潮流化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历史史实记忆碎片化、历史思维表面化等,若要掌握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在复习中尤其要关注抽象历史概念的具体化、形象化,避免专业化和抽象化。基于此笔者在新课教授过程中尽量使用一些直观的历史图片与影像资料等资料来引起学生关注相关的教学内容。针对百家争鸣这一课,笔者偶然间在学生很喜欢上的网站哔哩哔哩上看到一个鬼畜视频《诸子百家哪家强?》给学生播放之后反响很好,笔者及时进行了当堂的练习,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3 善用时间轴,培养时序观念

3.1 课前背诵朝代歌,明确朝代先后顺序

朝代歌是方便记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名称的歌谣,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对于学生来说背诵并不是一件难事。笔者选择的是相对简单的版本即苏教版:“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里重点解释了周是分成西周和东周,汉指的是西汉和东汉,晋包括了西晋和东晋,宋有北宋和南宋,并让学生用其他颜色的笔记录在上面,在背诵的同时加强潜意识的记忆。

3.2 课堂梳理,了解重要史实

通过朝代歌的背诵,大部分同学对朝代有了大体认知。笔者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当堂板书运用时间轴梳理历史事件。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过分琐碎的历史事件日期、时间等要素不应该引导学生们注意,教师板书其实更应该突出重点,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有效率的明白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以及每个朝代最重要的特色和事件。

3.3 课后巩固,内化于心外化于纸

通过两节课的整理大部分学生表示对于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面对近在咫尺的期末闭卷考试光有个大概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内化知识的外化。笔者首先要求所有同学打开书本依托于教材附录二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时间》结合上课的内容做出一个类似的时间轴。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些内容已经不再陌生,笔者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开始关上书本进行默写,慢慢发现小部分同学也能够完成了。当同学能够外化于纸的时候也正是他们能够迎接这闭卷考试的时候。

4 专题复习,打造知识结构导图

4.1 化繁为简,整合教材

“大脑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是图像和联想”运用“导图”,可以使人的思维方式更贴近大脑自身的思维方式,这样与大脑进行对话、交流就会变得直接、自然和简单。基于这个认识,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着重搭建整本书的逻辑框架,让所有考试易考的知识点在最少的篇幅里呈现,让每一课都不再陌生。

4.2 专题提取,直击中考

知识结构导图主要模式是运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夸初中历史教材是按照从古至今排序的,具有时序性,但是这样的编排使得同一个专题的知识点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因此,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散落的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5 加强练习,提高解题技巧

解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千百遍的讲述和演练都没有学生一两遍的操作来的有效果,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在动手的基础上的记忆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5.1 练习有路,习题有数

多做习题,是最好的动手方式。笔者认为做题百种方能临危不乱,但是这并不说是毫无方向、毫无意义的的题海战术。这就要求教师在练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学会简单知识的运用。另外,针对本校学生基础差,没办法做到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的特点,笔者尽量给学生找一些出现频率较多的知识点,进行专题训练,并给学生答案,让学生学会总结分析。

5.2 解题三步,决战期末

历史题目千变万化,作为刚学习历史的中学生,特别是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生,不能要求他们像一个马上要高考中考的学生那样做题步步有章有法,但是一定要教会他们做题三部曲。首先,看题目了解题目是否要联系材料以及回答哪个方面的内容;其次看材料,特别是材料当中的出处以及时间,这往往能够缩小考察的范围;最后,结合书本学过的知识点书写答案。

总之,对于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期末复习主要侧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及基本解题技巧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础逐渐深化知识点,加强训练,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才会有好的复习效果,才会有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周翌可.历史教学中时序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19.

[2] 刘莹.中学历史教学中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