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改造要求及常见问题分析
李子毅
370305197710076514
摘要:本文聚焦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改造,梳理政策法规与技术规范要求,剖析改造资金筹集困难、居民配合度低、施工技术难题以及改造后设施维护管理等常见问题,提出通过优化资金筹集方案、提高居民参与度、攻克施工技术难题、完善维护管理机制等应对策略,旨在为城镇燃气设施改造提供科学指导,保障居民用气安全。
关键词: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改造要求;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引言:随着城镇燃气的广泛普及,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部分早期安装的燃气设施存在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在此背景下,户内燃气设施改造迫在眉睫。目前,改造工作面临着政策落实、资金筹集、居民配合等多方面挑战。深入研究改造要求、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对推进改造工作顺利开展,提升燃气使用安全水平,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改造要求
1.1 政策法规要求
在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改造中,政策法规发挥着关键的规范与引导作用。《城镇燃气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设置燃气设施防腐、绝缘、防雷、降压、隔离等保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巡查、检测、维修和维护,确保燃气设施的安全运行。这要求改造过程中,燃气企业务必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保障燃气设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2 技术规范要求
技术规范是保障燃气设施改造质量的核心要素。在管道铺设方面,燃气管道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管材,如钢管、聚乙烯管等,确保管道的耐压性和耐腐蚀性。管道的铺设坡度需满足排水要求,避免积水影响燃气输送。穿墙穿楼板时,要设置坚固的套管,做好防火、防水、密封等防护措施,防止燃气泄漏引发安全事故。燃气器具的安装也有严格规范。燃气热水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位置,与周围易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且必须配备烟道,将废气排出室外。燃气灶的安装要确保台面稳固,与燃气管道的连接紧密可靠,避免出现松动、漏气现象。安全防护设施配置同样不容忽视。燃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燃气易泄漏的位置,如厨房靠近燃气管道和燃气器具处,其灵敏度和可靠性需符合相关标准,一旦检测到燃气泄漏,能及时发出警报。
二、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改造常见问题分析
2.1 改造资金筹集问题
改造资金的筹集是推进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改造的一大难题。改造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燃气企业出资和居民自筹。政府财政预算有限,补贴资金难以完全覆盖改造所需,导致部分改造项目因资金短缺进展缓慢。燃气企业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在承担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成本的情况下,进一步投入高额改造资金存在压力。而居民自筹方面,部分居民对改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承担费用,或者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确实无力负担,使得资金筹集难度增大。
2.2 居民配合度问题
居民配合度不高也是改造工作的阻碍之一。部分居民对燃气设施改造的意义和目的了解不够,担心改造会影响日常生活,如施工期间的停水、停电,破坏室内装修等,因而对改造存在抵触情绪。一些居民长期使用旧的燃气设施,未发生过安全事故,便对改造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认为是多此一举,不愿意配合施工人员入户改造,增加了改造工作的推进难度。
2.3 施工技术难题
在老旧建筑中进行燃气设施改造,施工技术难题尤为突出。老旧建筑结构复杂,空间狭窄,管道布局混乱,施工人员难以准确判断原有燃气管道的走向和位置,增加了施工的风险和难度。部分老旧建筑的墙体、楼板等结构强度不足,在安装新的燃气管道和设备时,难以满足固定和承重要求。随着新技术在燃气设施改造中的应用,如智能燃气表、新型管材等,施工人员对这些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导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技术失误,影响改造质量。
2.4 改造后设施维护管理问题
改造后的设施维护管理同样存在诸多问题。维护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燃气企业、物业和居民之间对于设施维护的职责界定模糊,出现问题时容易相互推诿。维护资金保障不足,改造后的设施需要长期的维护和更新,资金来源不稳定,可能导致维护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专业维护人员配备不足,燃气设施的维护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但目前部分地区的维护队伍人员数量有限,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设施维护管理的需求。
三、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改造问题应对策略
3.1 优化资金筹集方案
为解决改造资金筹集难题,需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层面,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改造资金,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改造需求,合理分配补贴金额。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民生项目资金,向燃气设施改造项目倾斜。燃气企业也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改造资金投入。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低息贷款或专项债券,缓解资金压力。对于居民自筹部分,可根据居民的经济状况,制定灵活的费用分担方案。对于经济困难家庭,给予一定的费用减免或分期付款政策。
3.2 提高居民参与度
提高居民参与度是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公告、上门宣传、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居民详细介绍燃气设施改造的目的、意义、流程和注意事项。制作生动形象的宣传资料,如宣传手册、动画视频等,让居民直观了解改造的必要性和好处。建立居民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答居民的疑问和担忧。在施工前,组织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居民意见,根据居民反馈调整施工方案。对于担心施工影响日常生活的居民,提前告知施工时间和保护措施,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3.3 攻克施工技术难题
面对施工技术难题,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内容涵盖老旧建筑结构特点、燃气管道探测技术、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和实际操作练习,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采用管道探测仪、无损检测设备等,准确确定原有燃气管道的位置和状况,降低施工风险。对于老旧建筑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可采用加固技术,如对墙体、楼板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新安装的燃气设施能够安全固定。
3.4 完善维护管理机制
明确燃气企业、物业和居民在设施维护管理中的职责。燃气企业负责燃气管道、调压设备等公共部分的维护管理,定期进行巡查、检测和维修。物业负责小区内燃气设施的日常管理,协助燃气企业开展工作,及时发现并报告设施故障。居民则负责户内燃气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简单维护,如定期检查燃气器具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燃气企业和物业开展维护工作。燃气企业应将维护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确保资金充足。探索建立燃气设施维护专项基金,由政府、燃气企业和居民共同出资,用于设施的更新和维护。
结语
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改造,需严守政策法规与技术规范要求,积极应对资金、居民配合、技术及维护管理等问题。通过优化资金筹集、提升居民参与、攻克技术难题、完善维护机制,可有效推进改造工作。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与管理优化,燃气设施将更安全可靠,为居民生活筑牢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罗诗林,霍雨霞,孙大伟,等.城镇居民户内燃气设施改造要求及常见问题分析[J].现代职业安全,2024,(11):70-72.
[2]宋会滨.城镇燃气居民户内安全供气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