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带气抢修与安全防护措施研究

作者

徐兴明

370305199004026578

摘要:本文围绕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展开研究。分析了当前燃气管道泄漏现状及其在人员安全、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等方面的危害。阐述带气抢修技术概述及主要技术,如夹具堵漏、顶压堵漏等。提出带气抢修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现场安全评估、人员与环境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关键词: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带气抢修技术;安全防护措施

引言

城镇燃气管道作为城市能源输送的关键基础设施,承担着为居民和企业供应燃气的重要任务,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深远。然而,近年来燃气管道泄漏事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研究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现状、带气抢修技术及安全防护措施,对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燃气安全供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现状及危害

1.1 燃气管道泄漏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燃气管道铺设规模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日益广泛。然而,部分早期建设的燃气管道由于使用年限较长,逐渐出现老化、腐蚀等问题,导致泄漏风险增加。一些管道采用的是传统材质,在长期的土壤侵蚀、化学物质作用下,管壁变薄、强度降低,容易出现裂缝和穿孔。第三方施工破坏也是造成燃气管道泄漏的重要原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类工程施工频繁,部分施工单位对地下燃气管道分布情况了解不足,施工时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盲目施工,致使燃气管道被挖断或损坏。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因第三方施工导致的燃气管道泄漏事故占比呈上升趋势。

1.2 泄漏的危害

燃气管道泄漏会对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特性,一旦泄漏,在密闭空间内积聚,极易导致人员窒息。当泄漏的燃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到明火或静电火花,就会引发爆炸和火灾。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和高温火焰,会对周边建筑物、人员造成毁灭性伤害。从环境角度来看,燃气泄漏对土壤和水体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泄漏的燃气渗入土壤,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若泄漏的燃气进入水体,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环境。在经济方面,燃气管道泄漏事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包括燃气资源的浪费、管道修复和更换的费用,还包括因事故导致的周边企业停工停产损失、应急救援费用以及对受损建筑物和设施的赔偿等。而且,事故还会对当地的燃气供应稳定性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

二、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带气抢修技术

2.1 带气抢修技术概述

带气抢修技术,是指在燃气管道处于带压输气状态下,对发生泄漏的部位进行紧急修复的一系列专业技术手段。在实际情况中,燃气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需保持持续稳定供应,一旦停气可能对居民生活、企业生产造成极大不便,甚至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带气抢修技术就成为保障燃气供应不间断的关键。带气抢修需严格遵循安全第一、快速高效、科学规范的原则。安全是重中之重,因为在带气环境下作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爆炸、火灾等严重事故,危及抢修人员生命安全与周边环境安全;快速高效则要求抢修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抢修任务,减少燃气泄漏量和停气时间;科学规范意味着抢修过程必须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抢修质量,防止二次泄漏。然而,带气抢修面临诸多难点。带气作业环境危险,燃气易燃易爆,对抢修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泄漏点的位置和泄漏情况复杂多样,如管道深埋地下、泄漏部位难以接近等,给抢修工作增加了难度;抢修过程中需保证燃气的正常输送,这对抢修技术和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

2.2 主要带气抢修技术

夹具堵漏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它通过特制的夹具将泄漏部位紧紧抱住,然后在夹具与管道之间注入密封材料,达到封堵泄漏的目的。这种技术适用于管道表面的小孔、裂缝等泄漏情况,操作相对简便,能在短时间内控制泄漏。例如,在一些管径较小的燃气管道发生轻微泄漏时,使用夹具堵漏技术可以快速解决问题,且对管道正常运行影响较小。顶压堵漏技术则利用顶压工具对泄漏部位施加压力,阻止燃气泄漏。当管道出现较大孔洞或裂口时,先在泄漏部位放置密封垫,再用顶压工具将密封垫压紧在泄漏处,实现封堵。此技术在应对较大泄漏时效果显著,但对操作人员的力量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焊接堵漏技术主要用于金属管道的泄漏修复。在带气情况下进行焊接,需先对管道内的燃气进行置换或稀释,降低燃气浓度至安全范围,然后采用特殊的焊接工艺和设备进行焊接。焊接时要严格控制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确保焊接质量。

三、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带气抢修的安全防护措施

3.1 现场安全评估

在进行带气抢修前,必须对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评估。要准确测定泄漏点的位置、泄漏程度以及周边燃气浓度分布情况。运用专业的可燃气体检测仪,对不同区域进行多点检测,绘制燃气浓度分布图,明确危险区域范围。对周边环境进行勘查,了解附近建筑物的结构、用途、人员分布,以及是否存在火源、电源等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还要评估现场的通风条件,判断自然通风是否良好,若通风不佳,则需考虑采取强制通风措施。依据这些评估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抢修方案,确保抢修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

3.2 人员安全防护

抢修人员的安全是首要任务。他们必须配备齐全且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身着防静电工作服,可有效防止因衣物摩擦产生静电,引发燃气爆炸;佩戴安全帽,保护头部免受可能的物体打击。防护手套能防止手部接触燃气及其他有害物质,避免灼伤或中毒。最为关键的是空气呼吸器,在燃气泄漏环境中,确保抢修人员能够呼吸到清洁的空气,防止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在进入危险区域前,要对防护装备进行仔细检查,确认其完好无损且正常运行。

3.3 环境安全防护

为保障周边环境安全,需在抢修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划定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危险区域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和工具,避免产生电火花引燃燃气。对于可能受到影响的建筑物和设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对临近建筑物的门窗进行封闭,防止燃气进入室内。

3.4 应急措施

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是应对突发情况的关键。提前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一旦发生爆炸、火灾等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抢修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有序疏散。及时拨打火警、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力量支援。现场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备,如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等,在火势初期进行有效扑救。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采取初步的止血、包扎等措施,等待医疗救援人员的到来。事故发生后,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结语

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威胁巨大,带气抢修技术与安全防护措施至关重要。现场安全评估、人员和环境安全防护以及应急措施共同构筑起安全防线。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完善,有望实现更精准的泄漏检测与更高效的抢修,进一步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城镇燃气安全稳定供应。

参考文献

[1]刘昊,丁文文.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带气抢修与安全防护措施研究[J].石化技术,2024,31(11):378-379.

[2]贾宝连.燃气管道泄漏带气抢修与安全防护[J].大众标准化,2024,(04):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