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疫情后与学生一起慢慢成长

作者

边敏利

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214187

摘要:

新冠疫情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又回到了各自岗位。看似每个人还和以往一样,其实,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所改变。老师的心态没有了以往的平和,变得焦虑。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与往届学生相比,都有所不同。本文中笔者遇到一个应该在低年段培养良好习惯时期正好遇到疫情的班级,面对班级学生的各种状况,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收到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接纳   阅读   肯定   徐徐图之

告别了每天的核酸,告别了烦心的隔离,告别了恐慌、焦虑,大家都回到了各自岗位。新冠疫情似乎就这么无声无息走了,似乎一切都回到了正规。可是,当我们低头审视自己,还是会发现自己内心会焦虑;抬头看学生,也发现了他们与往届学生不同的表现。低年级是应该养习惯的时候,他们大部分时间却在家中度过,他们的行为习惯,劳动意识等方面就比以往同年级的学生弱。比如他们普遍喜欢玩,却不怎么会玩,耳熟能详的各种游戏都没玩过,并且动手能力差,识字少,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不会听课,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甚至,还有学生不愿意来校上学。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不希望看到,但是无奈遇到了,该怎么办?作为老师我们只有改变,只有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领悟和体会。

一、接纳现状,徐徐图之

今年上四年级的这些学生,疫情时正好在大班,我接手了其中一个班级。这个班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刚接手时,我觉得压力很大,也曾经在班级里定下各项规章制度,写下各条班规,但是收效甚微。怎么办?我决定改变以往的管理方法。我首先改变的就是自己。我这样告诫自己:就算再焦虑,再着急,也是没有用。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学生要有所改变,也要慢慢来,短时间是看不到成绩的。

当我看到学生一下课,就只会你打我,我打你,我就带学生来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玩丢沙包的游戏,玩两人三足的游戏等,在这些游戏中,学生和我逐渐熟悉、亲近起来。

当看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经常会讲一些课外的知识,或者随口编一些小故事,学生往往特别喜欢听。我在课上还经常开展1分钟大比拼,看谁一分钟记得多,有时是记新学的课文中的词语,有时是背文中的一段话,有时是课外的几句名言、古诗等等。在不经意间,学生的注意力慢慢有所改善。

学生识字太少,我鼓励孩子准备一本采蜜本,将课外看到的新词记录下来,专门找一个时间,大家在小组内交流新学的词语。

二、推荐阅读,共生共长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对于一个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基础薄弱,只有让他们爱上阅读,与书为伴,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于是,我在班级内积极推荐阅读。

(一)营造书韵飘香的环境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营造舒适优美、书韵飘香的阅读环境,激励学生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班在黑板上书写读书名言,设置了专门的班级图书角,由专人负责。图书由学生带来,带来的图书登记在册,我们班制定了《图书借阅制度》从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员职责,读书要求,奖励制度四方面作出规定,比如规定每位同学每次只允许借书一本,要在《图书借阅登记表》上填好书名、借阅人姓名及借阅时间。每次借书必须经班级图书管理员允许,并确认签字后方可将书拿走,归还时也必有图书管理员的签字并注明归还时间等。

学生刚开始借阅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过了一段时间积极性就没这么高。于是我结合我们每周的评比抽奖活动,在抽奖内容中添加一条“借书一周”。学生抽中奖项后,借的书都是我带来了的图书,和班级图书角的不重合,以此来激励学生。接着,我又根据班级情况,在班级里开展“阅读小明星”评比,由学习委员记下每周哪些学生有空就阅读,获得称号的同学可以参与周五的抽奖。

同时,借着家长会的东风,我在家长会上表扬爱阅读的学生,讲述阅读的重要,推荐阅读书目,建议家长抽空多带孩子去书店转转,提倡亲子阅读,当天晚上就有家长来联系我,并上网购书,引导孩子阅读。虽然这样的家长不多,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我继续宣传,会有更多家庭加入进来。于是,我又在班级里表扬这些家长,这些学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如果有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那么它的阶梯一定是书籍。我们四年级根据单元目标,结合学生以往的阅读书目,定的必读书目是《中国神话故事》《时代广场的蟋蟀》《西顿动物故事》《班长下台》四本,选读书目是沈石溪动物故事和《希腊神话故事》等。

为了扎实推动学生的阅读,我们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我们开展“讲神话故事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讲一讲。有的同学简单讲述故事,有的同学边讲述边配上动作,使故事引人入胜,不管哪种,我们都进行打分,给予鼓励。这次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风采的平台,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还开展了“小报”比赛,选择神话故事中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家推荐,学生们绘制了精美的人物图案,搭配人物介绍和故事简介,将故事中学到的人物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人善宽容的处世态度,与人分享。为了引导学生阅读“动物文学之父”汤普森。西顿的《西顿动物故事》,我班开展了亲子阅读。有句话说得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读书是最浪漫的教养。”亲子阅读,是一次双向陪伴,一种共同成长,它能有效增进了家长与学生的亲子情感交流,将 “爱”的教育方式延续下去,让共读书香沁润家庭。《时代广场的蟋蟀》我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让学生写自己观察的其他动物。朗读最欣赏的章节,比一比,谁读得最投入。学生读书分享会时大家交流思想、分享智慧,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给予了其他同学阅读方法的启迪,激励着大家捧起经典,潜心阅读。

《班长下台》是一本贴近孩子的书,阅读前,我先利用时间给孩子讲了讲,童趣的故事组成,主要讲了一个 “阿桂桂”的孩子在在小学和中学的故事, 主要有《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菜刀喜欢你》等许多让人爱不释手的故事。通过本次的导读课活动,教会孩子们怎样阅读整本书,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的行为,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持久、深入阅读一本书的能力。学生认真阅读后,我们要求学生完成阅读书单。利用周末选择里面的几个章节概括主要内容,写感悟。在交流阅读单时,学生热情高涨,精彩纷呈,都展现了他的阅读思考和智慧。

古语有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把好词,好句,感悟及时的记录下来,相信这这将是他们一笔丰厚的财富。

三、多方肯定,允许慢行

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渴望被人赏识。”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赏识。这些疫情后的孩子更是如此。

小杨同学的母亲是本地人,年纪比较大。低年级时,孩子就跟不上班级的学习,成绩基本都是零分。到了三年级,功课多了英语,对他来说难度更大,孩子开始课上睡觉,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作业,都不做,下课跑出去疯玩。孩子有时还会闯祸。

某天,我看到小杨课上一直不做语文作业,只是趴着。我询问他身体情况,他说自己没问题。过了很久,他都没肯交上来一样作业,我把他喊过来,让他把作业给我,他说我不会。“我不是讲过了吗?”“我不会。”他仍然不做。我把他喊到身边,教他认真做。他不会写字,就一个一个字教,直到做完。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放学时,我当着孩子的面,跟家长表扬孩子:“今天他跟着老师做,也做完了作业。并且,他劳动也不错。”家长听了很高兴。

再如,小勤同学,也许疫情后不适应,总跟家长说不想上学,家长非常焦虑、担心。我知道后,还没开学,就到孩子家中家访,和孩子见面,发现孩子还是挺聪明的。开学后,我就时时关注他,让他做电脑管理员,让他每天开关电脑。他特别认真,每天放学都会记得把电脑关掉。我只要看见,就会说:“哎呀,有了小勤,我就放心多了。”他每次听到,就会羞涩一笑。有时,还会跑过来,问我:“老师,要不要把这个盒子扔掉?”“老师,要不要把袋子收起来”等等。每每,我总是真诚地说:“谢谢小勤,你就是勤快。”等等。他听了一个学期,从不间断收拾牛奶盒,整理袋子。虽说这只是小事,却让孩子家长再没来说过“孩子不想上学”,反而告诉我“现在孩子每天快快乐乐,很开心”,还特意来和我见面表达感谢!我则会趁机说说孩子的优点,最近好的表现,家长听了,笑得特别开心!

可见,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听到孩子进步的地方,会更愿意配合老师,信任老师。每个孩子都希望被看见,让孩子听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就能找到自己前进的节奏和方向。当然,我们要允许自己也允许他们慢慢前行,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