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中水闸泵站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运用

作者

张鹏云 万瑞

连云港铭禹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22100

摘要:水利工程中的水闸泵站作为调节水位、控制水流、防洪排涝及保护农田和城市设施安全的重要设施,其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运用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本文分析了水闸泵站施工中的关键质量管理措施和技术应用,旨在为未来水利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闸泵站;施工质量;技术

引言: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水闸泵站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水工构筑物,其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运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实践,详细探讨水闸泵站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技术运用[1]。

一、水闸泵站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质量管理意识的淡薄

在水闸泵站施工过程中,一个显著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质量管理意识的缺失。许多施工单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和施工进度的提升,将质量控制置于次要地位,甚至视为可牺牲的部分。这种短视行为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材料偷工减料、施工工艺不规范、质量检验流程形同虚设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也对未来水利工程的运营和维护埋下了隐患。长远来看,质量问题的累积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

(二) 设计与监理的行政干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出于各种考虑,通过行政手段对水闸泵站的设计与监理工作进行干预,导致项目在决策、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受到不恰当的影响。这种干预往往缺乏专业性和客观性,使得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脱节,监理工作也难以独立、有效地开展。行政干预的结果往往是项目质量的下降、成本的上升以及工期的延误,严重影响了水闸泵站的整体效益[3]。

(三) 设计方案变更频繁且不合理

在实际施工中,设计方案频繁变更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设计初期缺乏深入的实地考察和全面的规划,导致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难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此外,设计方案变更的决策过程也往往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一些变更只是基于短期的经济利益或个人的主观意愿,而忽视了项目的整体性和长远性。频繁且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变更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成本,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混乱和浪费,进一步加剧项目的风险[4]。

二、水闸泵站的施工技术

(一)基坑的开挖

面对施工中常见的硬岩难题,合理的施工策略至关重要。采用手风钻作为初步处理工具,能有效破碎硬岩,保证开挖进度。若条件允许,结合具体施工环境,优选小型爆破工艺,可进一步提升开挖效率,但需严格控制爆破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不受影响。在开挖过程中,设置50厘米厚的保护层是保障基坑稳定性的关键措施,它能有效防止超挖,保护基底土层不受破坏。同时排水工作不容忽视,积水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对基坑安全构成威胁。应合理布置小型水闸与排水沟,确保基坑内排水顺畅,保持施工环境干燥。此外及时清理基坑内杂物,维持基坑清洁,也是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的重要步骤。

(二)混凝土结构施工

针对不同部位的施工特点,应采取差异化的施工方法,以精准应对,确保每一环节都达到最优状态。对工程的强度、抗腐蚀、抗冲刷及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是施工前的必要步骤。这些性能不仅决定了水闸的承载能力,还直接影响到其抵御自然环境侵蚀的能力。确保所有检测指标均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胸墙、底板、空箱和闸墩等关键部位需进行重点检查与监控。这些部位往往是受力复杂、易受损的区域,通过细致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问题扩大化,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混凝土的浇筑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从搅拌、运输到浇筑、振捣,每一步都需精细操作,避免违规作业,以确保混凝土达到预定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指标。对于闸门上部结构、消力池、翼墙等特殊部位,还需采用合理的浇注工艺,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填充并有效固化,形成稳固的整体结构。

三、水闸泵站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

(一)严格控制材料

在选择原材料时,必须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企业应倾向于采购那些由信誉良好、通过国家认证的生产商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往往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其性能更加稳定可靠。避免为了一时降低成本而选用低价但质量无保证的混凝土,这种做法无异于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当原材料进入工地后,应立即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混凝土的强度、配合比、凝结时间等关键指标的检测。只有通过严格检测,确认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规范标准,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任何一项指标不合格的材料,必须坚决予以退换,绝不允许其流入施工环节,以从源头上把控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还应建立健全的材料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存储、运输和使用均符合规范要求。

(二)注意综合技术的融合

平板振捣技术作为先进的混凝土浇筑手段,其优越性在于能够均匀、高效地振捣混凝土,减少内部空隙与气泡,从而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针对水闸泵站混凝土体积大、结构复杂的特点,平板振捣技术需结合横向与纵向的振捣策略,确保混凝土内部受力均匀,有效预防裂缝等病害的产生。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直接搭接质量同样重要。这要求施工人员精确计算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确保搭接处平整、密实,避免形成薄弱层。同时,模板的安装前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充分浸润模板表面,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有助于减少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擦,便于后续接缝处理,使混凝土表面更加光滑、平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时机的选择同样关键。过早拆模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表面受损;过晚则可能因混凝土与模板粘结过紧而增加拆模难度,甚至损坏混凝土结构。因此,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情况和施工要求,合理安排拆模时间,并在拆模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打磨、清理等,以确保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三)加强工地安全管理工作

在施工现场,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从穿戴工作服、安全帽、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做起,这不仅是自我保护的需要,也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定期组织安全教育会议至关重要,通过案例分析、安全知识讲解等形式,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会议应深入总结过往事故经验,让每位员工都能从中汲取教训,认识到安全无小事,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鼓励员工积极反馈安全隐患,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监督的安全管理氛围。利用横幅、标语等直观手段,在工地显眼位置悬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等宣传语,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此外,针对特殊岗位人员,必须确保其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安全工程师证等,并要求对工艺流程了如指掌,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反应。

结语:

水利工程中的水闸泵站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运用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水闸泵站的施工质量和运行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施工和绿色环保理念将在水利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水利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超. 水闸泵站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运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 (34): 196-198.

[2]李晓作. 水利工程中水闸泵站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运用[J]. 珠江水运, 2022, (24): 47-49.

[3]刘靖威. 泵站水闸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应用[J]. 居舍, 2019, (26): 130.

[4]杨柳, 柯贤婷. 水利建设中泵站水闸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技术运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 (20):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