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表演在多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牟克让
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九年制学校
小学语文属于一门文学性学科,蕴含丰富多彩的文学信息,能够使学生产生深刻体会,提升学生的文学认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直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让学生解读文本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完成高质量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表现。因此,教师有必要积极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将其与“课堂表演”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表演中进行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效果,增强学生的素养,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无穷动力。
一、抓住表演时机,优化学习状态在融合“课堂表演”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 有效展现表演的真实功效,教师必须懂得“抓住表演时机”。为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对照学生所表现出的一些细节,设计课堂表演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强其学习积极性。
(一)兴趣缺失时表演,制造趣味体验。兴趣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动力之源,而在许多情况下,学生都会出现“兴趣缺失”。在渗透“课堂表演”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出现“兴趣缺失”的不良情况时, 教师就有必要导入“课堂表演”,为学生制造学习乐趣,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体现。 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不同物体的速度”这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没有丰富的情节,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找到“兴趣源泉”,从而有效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高效展开学习,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二)遇到疑难时表演,攻克学习难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疑难,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文学解析能力,就很难分析出其中的疑难问题。在渗透“课堂表演”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各种疑难,为学生设计课堂表演,让学生用这种方式快速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 介绍了作者两次前往鸟的天堂的经过,展现出了自然之美。课文中就有一些疑点和难点,容易给学生的阅读造成困难。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疑难,为学生设计课堂表演,帮助学生攻克学习上的难关。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傍晚时,鸟的天堂会表现得寂静无声;在清晨时,鸟的天堂会非常活跃。结合这一疑难点,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了情境表演,分别表演“新的一天到来,同学们充满活力,准备开启全新的学习”以及“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之后,同学们疲倦地回到家中”这两个不同的情境。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也产生了较为深刻的感悟,得出“鸟儿就像人一样,早起的时候往往是最有精神的,但是到了晚上,就会表现得比较疲惫”的结论。
二、把握表演点位,深度解析课文在小学语文“课堂表演”的教学中,为了提升 表演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抓住“表演的点位”,结合课文中的一些重点,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表演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提取出其中的文学信息,增强自身的文学阅读品质。
(一)字词表演,理解基本含义。字词是小学语文课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一篇课 文中就有大量字词,其中很多字词都属于“陌生字 词”。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并未接触过这些字词, 很难对其产生直观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抓住课 文中的字词,组织学生开展字词方面的表演,让学 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直观了解“字词的含义”,并 且形成深刻认知,展现课堂表演的重要功效。 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精妙字词,对“白鹭”这种动物展开了形象描写,体现了白鹭身上所具有的各项特征。课文的字词理解有一定难度,如果直 接让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学生很难实现良好的理解认知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抓住字词教学这一重要点位,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对课文本身产生较为深刻的认知。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列举了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要字词,组织学生展开动作表演。
(二)语句表演,了解文学表现手法。语句也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精妙的语句,这些语句中往往蕴含一些写作手法,容易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在渗透“课堂表演”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抓住课文语句,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表演,让学生充分理解语句中所蕴含的各种文学表现手法, 提升自身对语句的理解,并且学会相应的学习技巧。 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主 要介绍了珍珠鸟,为学生展现了这种动物的优美形象,能够使学生产生联想。在课文中就有一些精妙 的语句,仅凭借简单的课文阅读,学生很难深刻品 味语句的内涵,无法实现理想的阅读效果。为此,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融入“课堂表演”,让 学生对照课文语句,形象地进行表演。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课文中出现的一 些精妙语句积极开展了相应的表演活动。
(三)情节表演,还原基本场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许多课文都有各种精彩的 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十分有趣,但又有些难以理解。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只能理解字面意思,无法对其产生深刻感悟。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就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情节表演,使学生还原课文中的场景,带给学生直观的阅读体验。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属于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了牛郎织女这一故事的后半部分。织女被抓回天庭,牛郎前去追回织女的故事经过。课文情节较为丰富,但又比较难懂,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情节表演活动,让学生演绎出故事情节,形成直观认知。通过进行课堂表演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情节,还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元素进行了体会,形成了情感层面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文阅读深度,让学生充分掌握课文内涵,达成理想的阅读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堂表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下,课堂的氛围将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高涨。结合语文学科特征,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堂表演的研究工作,将其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源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精彩的文学世界。
课题项目: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课堂表演在多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立项号BY[2023]G06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