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刘军伟
榆中县崇文实验学校
前言
互动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过去教学中,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在课堂上讲的都是知识的重点,并且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很少有师生互动的情况,而这种教学模式却极大制约了教学改革的发展。为此,语文教师要结合互动式教学构建出多样化的语文课堂,促使学生在不同学习体验中,自身素养得到良好的提升。
一、互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结合课堂知识构建互动式的语文课堂,可以使学生在不断交流、不断思考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潜能,以此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裸机思维能力。
(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互动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在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进而实现学生今后更好进步与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互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设计直观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直观式的情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学科素养得到良好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初中七年级语文 - 人教版《邓稼先》这部分知识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几张邓稼先早年工作期间的照片,并结合照片给学生提出问题,如“在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邓稼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环境是怎样的?猜想一下他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等,以此激起学生们的讨论,调动他们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的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进而充分发挥互动式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二)构建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在于它与特定的文化活动、文学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同的文章不能选择同样的互动方式。如有的课文是需要背诵的,则这种互动的形式就表现为一遍又一遍的阅读。而如果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不仅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而且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互动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真正起到实效。
例如,在初中七年级语文 - 人教版《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课文中选择一个段落,让学生大声的朗读出来,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最能体现志愿军英雄气概的词语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评价。同时,教师可以以“马玉祥在火灾中抢救儿童”的事件为例,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在活动中分别让学生分别扮演马玉祥、朝鲜孩子和周围人群,以此形式生动展现出当时情况的紧张和危险气氛。在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发挥互动教学的作用,使得学生在亲身实践的学习体验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设计开放性的语文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式问题,能为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帮助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能提出更多的问题,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而矛盾型设计则是通过从事物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设置问题,促使和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矛盾,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强烈探究动机的积极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过程,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事物,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辩证思维能力。
例如,在初中七年级语文 - 人教版《土地的誓言》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问题,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家乡大地的热切向往,如果你被迫离开你生活了很多年的故乡,你对它的感情是什么?会发什么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小组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这种提问方式可以使学生将自己与作者联系起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在小组讨论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此外,教师可以设计拓展性问题,如“假设你是一个诗人,受这篇文章的启发,想写一首关于你所爱的土地的小诗,你会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对这片土地的情感?”以此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而且是教学的一种艺术。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互动式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得以积极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更好的增进,并且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也更快、更好,进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进青. 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7):71-72.
[2] 裴根香 . 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J]. 文学教育 ( 中 ),2014,(0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