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光伏组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作者

王利娟

150207199409243841

摘要:本论文聚焦于光伏组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首先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内涵,分析光伏组件企业质量管理在原材料把控、生产流程监控等方面的特点与要求,并列举相关标准法规。在体系建立环节,阐述质量方针目标制定、组织结构设计、流程规划及文件体系构建要点。

关键词:光伏组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

引言

在全球倡导清洁能源转型的浪潮下,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光伏组件企业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张。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质量成为企业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与实施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光伏组件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增强竞争力意义重大。但当前行业内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构建契合光伏组件企业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亟待深入探究,这也正是本研究开展的初衷与核心任务。

一、光伏组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内涵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作用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策划是确定质量目标、要满足这些质量的目标所要求采取的措施和过程,质量控制是对过程与产品的有效监督以确保满足质量要求,质量保证是建立提供信任的活动。

1.2光伏组件企业质量管理的特点与要求

光伏组件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环节。原材料环节,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封装材料的纯度、规格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的指标,必须对硅片、电池片和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质量严格进行控制。在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从硅片的切割、电池片焊接、光伏组件封装等每一个过程环节,都需要较高的工艺标准和生产环境的清洁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严重影响到光伏组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表现。因而需要一种准确的过程控制、优秀的检测手段和质量追踪机制对光伏组件的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与控制。

1.3相关标准与法规

为确保光伏组件产品的健康发展,国内外先后颁布了许多标准和法规。其中IEC制定的光伏组件相关标准很多,如标准IEC61215-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规定了晶体硅组件的性能要求、试验、测试方法及可靠性的鉴定标准。国内也制定了类似的国家标准,GB/T953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与国外标准接轨的同时,针对国内特点进一步细分。

二、光伏组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1质量方针与目标的制定

企业的质量方针应当充分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行业的发展走势,从企业最高管理者出发,在企业质量管理上给出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应当是清晰的,企业的质量方针可以是从整体企业出发,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为企业品牌代言、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不拘泥于产能、销量上,从而出奇招、制胜招,顺应市场的发展需要,不断的产品革新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质量方针应是清晰、具体的、有灵魂的,例如青岛新稀格科技有限公司质量方针就是以卓越产品,领航光伏未来。体现了企业对质量的永恒追求。质量目标应该量化、具有可考核的绩效数据,可以量化指标,一年内产品质量不良率不超过1%,顾客满意度95%以上。制定质量目标时结合市场、技术和成本、工艺可控性加以确定,能激励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人员为质量目标共同奋斗。

2.2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适当的组织架构是质量管理过程有效实施的基础,建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统管相关的工作,制定方案并进行控制。质量管理部门内部设置质量策划人员、质量控制人员、质量检测人员等。质量策划人员负责制定质量策划工作及工作流程优化措施。质量控制人员常去一线现场,对各部门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检测人员运用检测设备进行原材料的检测工作和半成品、成品的检测工作。

2.3质量管理流程设计

严抓过程质量,从原材料采购起,实施全过程质量跟踪。优选原材料供应商,对硅片、电池片等原材料分批次检测合格入库,生产过程中对各环节进行细度管控,硅片切割过程控制精度为±0.01mm,电池片焊接过程中保证焊接强度和一致性,对各产品关键点进行管控,如组件封装前的外观检验,组件电气特性检测。对产品进行性能和可靠性等检测,产品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厂,形成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管控。

2.4质量管理文件体系构建

制定完整的文件作为质量管理的依据,包括质量手册,规定企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组织体系和质量总体活动流程。程序文件细化质量活动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如《原物料检验程序》《不合格品处置程序》。作业指导书指针工作按工序编写,规范现场员工作业标准,如《光伏电池组件焊线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文件是指质量活动数据真实的记录,如原物料检验报告、生产巡检记录等,可以对其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处理,使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可以操作,有据可依。

三、光伏组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3.1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

具体实施还需要具体人员。公司对不同岗位人员分别开展针对性培训。新入职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教育,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文化,从而让他们尽快进入质量管理角色。在生产一线的一般操作工人主要开展操作技能和质量标准培训,通过学习《光伏组件焊接作业指导书》,从而通过焊接实操技能培训提升产品的焊接工艺水平,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管控。

3.2资源配置与保障

体系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的支持。从人力资源方面,以光伏行业、岗位相关专业知识作为招聘要求,招募懂质控的质量人才,壮大质量管理队伍。从业人员做好人员岗位配置,将环节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设备资源方面,购置高端设备,如光伏组件性能检测装备中的高精确度光伏组件性能检测设备、X射线探伤设备等,用以原、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检测工作,保证检测工作有据可依。资金资源方面,设立质量专项基金,用于采购仪器设备、人员技术培训和研发、质量改进项目等,确保质量管理活动因成本经费不足得不到落实的后顾之忧,从而为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3.3过程监控与持续改进

实施全过程的过程控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生产数据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工艺数据、质量数据、产品检验和测试结果数据、管理与岗位人员配置以及岗位的质量控制水平信息等。通过系统内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电流、电流波形等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进行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实现动态监控。过程质量管控人员进行巡检,对重点环节的产品质量进行重点监控,并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识别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实施定期过程审核,主要是根据企业质量体系文件的程序要求,对照体系管理的要求对过程控制中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查找。基于过程监控、过程审核的信息和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的手段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针对问题实施技术质量措施进行分析,如调整或改进生产工艺过程,改造操作流程等。

结语

本文围绕光伏组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展开全面研究。通过剖析体系概念、企业质量管理特点与相关标准法规,完成体系建立,并从人员、资源、过程监控等方面推动实施。研究成果助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光伏产业发展,企业应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融合新技术,适应行业变化,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英俏.S公司光伏组件质量管理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

[2]王守明.按下高质量转型发展“快进键”[N].淮北日报,2023-04-2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