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双减”背景下指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刘丽娅

牙克石市第七小学

前言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掌握、深化和应用的一种必要方式和方法。教师设计出有效的作业,使作业充分发挥认知、教育、发展、评价、引导等多种功能,能够促使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而这也是语文教师设置具体作业的目的所在。但长期以来,家庭作业的设计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语文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结合“双减”政策设计出更加多样化的作业内容与形式。

一、小学语文核心能力作业设计在“双减”背景下的意义

(一)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在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语文知识给学生设计更多充满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以此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良好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形式时可以适当融入生活元素,以实践、写作、阅读等多种作业形式,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核心能力培养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分层语文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为此,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的作业设计,以此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 - 语文 - 部编版《只有一个地球》这部分知识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知识重点给学生设计层次化的作业内容,以此让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如:要求学生抄写本节课生字词,熟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等;针对中等生设计提升型作业,如: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思考“地球为什么是我们最后的家园呢?”的问题,并模仿作者所运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写一段话;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拓展型作业,如: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写一篇题为“如果地球不再适宜人类生存”的科幻小说,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二)趣味性语文作业的设计

语文是基础学科,其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目的。因此,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使语文作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为此,语文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应注意创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 - 语文 - 部编版《夏天里的成长》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如:让学生从夏天的各种植物中选出一种,如:荷花、向日葵等,要求他们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并让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制成观察日记,同时要求他们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植物,如:“向日葵今天的花盘更大了,就像一轮金色的小太阳,它的花瓣也更伸展了,朝着太阳的方向努力的生长。”以此形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综合性语文作业的设计

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根据具体课程标准合理地创设语文情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从这一观点而言,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不仅要深入挖掘教科书的资源,也要取材于生活,把教科书和学生的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选择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似或契合度高的内容来设计作业,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 - 语文 - 部编版《竹节人》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内容,比如:要求学生回家后可以用吸管、竹子、毛线等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竹节人,并引导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仔细观察,考虑一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鼓励学生在制作完成后,把竹人的制作过程写下来。要求语言简洁,步骤明确,并可附有自制的制造图。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状况,结合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作业。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不仅对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果和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林秀华.“双减”和核心素养双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亚太教育 ,2024,(08):50-52.

[2] 卢雪 , 谢继红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与实施路径: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 [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39(04):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