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钟琳

广东省河源市第三小学 517000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项目化学习因其紧密联结真实世界、激发学生内驱力、全面提升知识与成功素养的特性而备受推崇。下面,本文将结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文章,探讨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阅读多篇相关联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与探究的机会,导致阅读兴趣和动力不足。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确定群文阅读主题,笃定项目化学习方向

在将项目化学习这一先进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时,一个清晰且富有吸引力的主题犹如灯塔,为学生指明探索的方向。对于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这四篇文章,我们可以将主题确定为“自然之美与生活哲理”。这一主题不仅涵盖了四篇文章中共同的自然元素,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背后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作者的情感世界。在确定主题后,教师需要进一步细化项目化学习的目标。例如,通过这四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识别并欣赏文章中的自然美景描写,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理解文章中的生活哲理,如《落花生》中的谦逊品质、《桂花雨》中的乡愁情怀等。还能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汇报等形式,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这样的主题设定和目标细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框架,使他们能够有目的地阅读、思考和探索,从而确保项目化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二、配置群文阅读资源,满足项目化学习需求

为了确保项目化学习的顺利进行,并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和思考,教师需要为学生配置一套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的阅读资源。针对《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这四篇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的文章,资源配置可以细致而全面地规划如下:

(一)原文材料

这是学习的基石,提供四篇文章的原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准确、完整的阅读文本。原文材料应包含文章的标题、作者、正文以及可能的注释和背景信息,以便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和背景。

(二)拓展阅读材料

选择与这四篇文章主题紧密相关的其他文章、诗歌或散文,特别是那些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加深他们对自然美景和生活哲理理解的佳作。这些拓展材料可以来自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散文选、诗歌集等,旨在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他们对文章主题的多维度理解。如:《鸟的天堂》《枫桥夜泊》等。

(三)多媒体资源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阅读辅助。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描绘文章中自然美景的高清图片、展现生活场景的视频片段、朗诵文章的音频文件等。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辅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如:《搭石》《小岛》等。

通过合理配置这些资源,学生可以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信息支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这些资源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深度阅读和思考。同时,这些资源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也有助于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优化群文阅读流程,提升项目化学习深度

优化群文阅读流程是确保项目化学习深度与质量的关键步骤,针对《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这四篇蕴含丰富情感与哲理的文章,可以精心规划以下阅读流程,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全面理解文章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预读准备

在学生正式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讲解或相关视频材料,帮助他们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其作品风格,从而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一个全面的基础框架。此外,设计一些与文章主题紧密相连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文中是如何描绘自然风光的?”以及“通过这些描述,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或是哲学思考?”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文本的兴趣,还能为接下来更深层次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读理解阶段

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篇文章,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解读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提供精读策略指导,如关键词标注、段落大意概括、情感色彩分析等,帮助学生有效提取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情境,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三)深度分析

在精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的自然美景描写、生活哲理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如象征、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组织全班性的分享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思维碰撞,拓宽视野,深化理解。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将文章结构、主题思想、情感变化等关键信息可视化,增强记忆和理解。

(四)创作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实践,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撰写读后感、改编故事、绘制插图、制作视频解说等,旨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教师提供个性化反馈,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创作修改,提升作品质量。

(五)项目汇报与评价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汇报,内容涵盖阅读心得、创作成果、团队合作经验等,通过PPT、视频、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呈现。还可以采用同伴互评和自我反思的方式,评价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阅读能力、创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同时,教师总结项目化学习的成果与不足,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并为未来的学习设定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项目化学习融入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考力以及情感表达技巧。借助精心设计与执行的项目任务,学生们能够在贴近生活的场景中深入探索知识,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鉴于此,教师应当致力于研究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项目化学习方法,以此为传统语文教学带来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亚珺.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性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2).

[2]丁建平.开启阅读大门,彰显群文魅力-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