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作者

陈桥英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 广东 云浮 527300

摘要:“双减”政策强调提质增效,在初中生物教学期间,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在“双减”背景下的重要性,分析初中生物课堂现存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初中生物在“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路径,旨在持续落实“双减”政策,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将初中生物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教学有效性

在当前教育领域,国家层面推行的“双减”政策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这一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此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需更加注重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以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同时培养其综合素养。初中生物教学作为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生物知识的基本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探索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生活情境

为解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理念滞后问题,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如引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立足于生物课程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初中生物课程中,借助日常生活常见场景,使学生认识到初中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基于生活情境深入理解生物内容,强化学生知识认知的同时,彰显生物知识的应用实效。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创新了课程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从生活角度看待生物课程,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生物现象,在提升学生生物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观察力。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发酵技术》为例,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啤酒、豆腐、酱油、香醋、酸奶、豆腐乳等发酵产品相关图片,对学生思维产生一定引导,使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初步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发酵技术。在此基础上,为深化学生理解,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回顾生活,讨论常见的发酵食品还有哪些?其具有哪些优点?”借助提问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讨论发酵食品及其优点,通过基础性知识学习后,学生不难发现发酵食品在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储存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此深化学生对于发酵食品及发酵技术的认识。完成上述发酵食品生活化情境的构建后,教师可进一步以“酵母与馒头”为主题,设计自由讨论活动,使学生思考酵母在馒头制作期间发挥的作用,继而实现知识巩固。创设生活情境降低了生物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学生更易形成正确认知,以此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

二、严格落实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实验活动不仅是对生物知识的科普,更是对基础性知识的拓展延伸。在“双减”背景下,为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教师必须重视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教学解决生物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塑造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内容,如“观察动物运动”、“探究蚂蚁的行为”、“植物的营养繁殖”、“观察鸡卵的结构”以及“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等。其中,“植物的营养繁殖”与“观察鸡卵的结构”被设定为必做实验,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物知识。在“植物的营养繁殖”实验中,教师准备了土壤、植物枝条(如柳枝)、剪刀、花盆等材料用具。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提出了“如何处理适宜扦插的材料方可保障其成活率”的问题。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作出了各种假设,并设计了对照组与实验组,严格控制变量。完成扦插实验后,学生们定期观察枝条的长势,记录数据,并在一周后、两周后进行观察讨论。通过这一实验过程,学生们不仅亲手操作了实验,还在实践观察中深入学习和掌握了植物营养繁殖的相关知识。他们观察到了枝条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理解了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从而深化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这一实验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有效提升了初中生物课堂的效率。

三、实践探索作业

生物课程知识因其强烈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实践探索来加深理解和应用。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殖方式》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在讲解完植物生殖方式的理论知识后,设计了“植物的营养繁殖”扦插试验作为课堂实践环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完成扦插操作,让学生亲手体验植物营养繁殖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植物生殖方式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践体验,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教师将植物扦插繁殖培育作为课后实践作业。学生自主选择多肉植物、吊兰、绿萝等易于扦插成活的植物进行繁殖培养,并在接下来的几周甚至几个月里,定期记录植物的生长数据,如扦插日期、生根情况、新叶生长等。这种直观性的观察不仅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更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了植物生殖方式的相关知识。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关注城市环境》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同样注重实践探索作业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设计并制作标识牌。学生们积极讨论,集思广益,最终设计出既美观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标识牌。完成制作后,学生们将标识牌悬挂至校园、社区等公共场所,既展示了他们的实践成果,又起到了宣传环保理念的作用。这一实践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化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积极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通过对“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发现,优化课堂氛围、强化课堂设计、合理利用多媒体以及实施生活化教学等措施,对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双减”政策的持续实施,初中生物教学还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成长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丁娇.关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环境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读写算,2022(03):156-158.

[2]郭长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与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2(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