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作业设计
罗娇
广东省河源市第三小学 517000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五年级语文为例,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设计有效的课内外阅读衔接作业,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作业设计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阅读是学生获取语言材料、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课内外阅读脱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设计合理的课内外阅读衔接作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五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阅读兴趣不高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这一现象尤为值得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未能贴近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水平,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无暇顾及课外阅读,或是将课外阅读视为一种负担而非乐趣。这种兴趣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阅读量的不足,进而影响了阅读质量的提升。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去深入阅读,无法真正领略到书籍的魅力和知识的力量,从而陷入了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低的恶性循环。
(二)课内外阅读脱节
五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衔接问题尤为突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倾向于深入解析课文内容并传授相关知识点,而较少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还体现在阅读技巧及策略的应用方面。学生们通常在课堂上以较为被动的方式吸收信息,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则缺乏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使得他们难以有效地将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至课外环境中。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作业设计
(一)精心筛选课外阅读材料,构建多元化阅读体系
1.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视野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经典历史故事后,可以适时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背景、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还能激发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浓厚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深化。
2.尊重学生兴趣,满足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偏好、知识背景等因素,为他们提供科幻小说、历史故事、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等多种类型的书籍。这样的阅读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
(二)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作业
1.摘录与批注
摘录与批注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阅读作业形式。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精彩语句、富有哲理的段落或是有疑问的地方时,及时摘录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理解或疑问。这种作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细致阅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语言素材库将日益丰富,表达能力也会显著提升。
2.阅读报告
阅读报告是一种综合性的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撰写一份总结性的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作者观点、个人感悟等。通过撰写阅读报告,学生需要提炼信息、组织语言、表达观点,这一过程能够极大地锻炼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阅读报告也是教师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评估阅读效果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课内外阅读衔接机制
1.课堂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作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引子。通过提问、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理解作者意图,感受文学之美,进而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在讲解《将相和》这一经典历史故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与廉颇的知错能改,以及他们共同维护国家利益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将相和》只是《史记》中的一个精彩篇章,那么《史记》中还记载了哪些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呢?他们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呢?”这样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寻找《史记》中的其他故事进行阅读。
2.阅读计划
规划课外阅读活动对于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非课堂阅读时间至关重要。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年龄段、个人的阅读水平以及兴趣点,设计个性化的阅读方案,其中需清晰界定学习目标、推荐阅读材料列表、进度安排及评估体系。这样的计划不仅需要对学生构成一定的挑战,还要确保其实现的可能性,从而激励他们在阅读难度与范围上持续进步。
3.家校合作
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学生在阅读上的进步及未来规划,同时鼓励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们在校外的阅读活动,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阅读环境。父母可以通过陪伴孩子读书、讨论书中的内容等方式参与到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来,甚至一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阅读相关活动,例如亲子共读日或家庭阅读经验分享会等。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升其阅读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体而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作业设计,是增强学生阅读技能与全面素质的关键手段。通过有效整合课堂内外的阅读材料、创造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等措施,教师能够显著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及社会参与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持续探索和完善此类方法,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且稳固的支持平台。
参考文献:
[1]高丽芬.小学语文课内外的阅读与积累探讨[J].科技资讯.2020,(6).
[2]周靖.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J].语文课内外.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