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公平视域下“初中数学生本有效课堂”建设研究
叶利文
福建省屏南县华侨中学,福建 屏南352300
摘 要: 优化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生本有效课堂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本有效课堂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课堂的核心是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微观公平 初中数学 生本有效课堂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我们要推动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转化,树立科学的“课程观、课堂观、学生观”,不断提高课堂效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评价每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成为最好的自己。那么,在微观公平视域下生本有效数学课堂如何建设呢?
一、初中数学生本有效课堂的构建
在持续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实现如何学习以及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需要包含以下基本环节:
1.学习准备:营造情境,激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设定目标去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意愿。
2.学习实践: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实践。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进行思考和操作,形成疑问和见解。这种学习实践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技能。
3.学习反馈:对理解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观点和结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基于这些不同结果和观点重新学习,找出差异的关键之处,调整思路,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综合评价。
4. 学习反思:学生在课堂中需要反思自己的活动,包括活动性质、方式以及是否具备合适的条件。反思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思维和方法,是内化知识的必要过程。通过认知、掌控和调整数学学习活动,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体现出他们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新的课堂环节结构强调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角色,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推动和激发。然而,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学生全面参与,让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踊跃地参与到学习中,这种全面参与有助于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学生可以在更具互动性和主动性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生本有效课堂的任务设计与分解
以学生的成长与需求为出发点,彻底革新教学理念,是创设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的关键途径。在掌握任何真理之前,深入探究、认真思考以及积极主动的体验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令知识实现质的飞跃。在塑造更贴近学生的有效数学课堂中,教师务必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抛弃把学生视为课堂听众或旁观者的传统观念,而应将他们塑造为课堂的领导者,使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践行。
就以教授平行线及其判定为例,课堂的目标在于确保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在课堂中,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平行案例,如双杆、铁轨、斑马线等。通过视频和图像等形式,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使他们初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此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类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联想力和思维力,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平行的概念,为后续的平行判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确保他们的思维始终与教师的教学步伐同行。在涉及动手操作和自主学习的问题时,适度放手,给予学生充足的操作空间,为他们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更好地消化知识。
三、初中数学生本有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探究特定的学习任务,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是将教学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将他们塑造成了课堂的主人。这种方式不仅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鼓励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需要自主思考,还需要相互合作,交流学习思路。这种共同体建设促使他们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加强了学习的效果。例如以“直方图”为例,教师首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表现和水平,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组建小组,每组由3至5名学生组成。接下来,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导向,为每个小组分配任务,比如“统计班上学生上次数学考试各分数段的人数,并用直方图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密切协作,进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绘制直方图,最后将展示和对比所绘制的直方图,并进行评析。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任务分工和实际操作,不仅更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培养了团队协作、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初中数学生本有效课堂公平综合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
课堂评价注重对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综合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获得了哪些情感体验和能力;关注学生典型表现和发生的真实进步,因人因事因时进行有效性、适宜性评价。注重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初中数学生本有效课堂的评价应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只有评价具体化,才能更好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五、结束语
总之,生本有效课堂就是要建设和谐的教育环境,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效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品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以生本教学观构建课堂,牢记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以生本理念为核心,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依据学生发展水平,构建有效课堂,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参考文献:
[1]孔翠云 .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研究,2014(2).
[2]冯建军. 课堂公平的教育学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17(5).
【本文系2023年度宁德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微观公平视域下“初中数学生本有效课堂”建设研究(课题编号:FJNDKY23-8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