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作业设计的研究
刘喜涛
上思县实验小学 广西 防城港 535500
摘要:小学数学为学生重要的启蒙学科,能够使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且掌握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教师要将高效率意识落实到不同的作业设计环节中,真正的推进双减政策的有序实施,减少学生在学习时的课业负担,并且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作业设计
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以及思维能力发展情况,预测学生在后续学习时常见的影响因素以及困难,具备较强的纠偏意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并且自主性地解决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难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稳定发展,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重新构建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认知,从而使学生能够常用正确的方向而不断地进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了多种教学手段,在作业布置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作业布置形式,掌握更加丰富的互联网知识以及信息化操作技巧,通过不同作业资源的相互整合构建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并且还需要将抽象知识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能够刺激自身的感官,符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有序地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减少自身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1]。因此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模式,将课本知识内容进行完美的整合,重新构建课堂作业设计体系,逐渐地降低学生在做作业时的难度,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班级中为学生讲解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在以往课堂作业设计中通过黑板画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但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很难全面地了解教师所提供的重要作业设计内容,因此教师在班级作业设计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中所展现的内容来进一步地了解这部分的学习重点,并且还需要将锻炼学生思维融入到整体的作业设计环节中,从而满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和立体的图像,比如书本和地砖等等,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多边形的相关概念制作出平行多边形之后进行面积的计算,教师也可以将平行多边形的图形录入到虚拟技术中,全方位地为学生展示不同平面多边形各个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制作的多边形图形来完成教师课堂作业布置任务。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多边形的特点,还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内容。
2 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一部分小学知识对学生学习存在着诸多的难度,学生单靠个人理解很难全面地掌握这部分的学习重点,所以在完成作业中,学生很难进入到思考的状态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他人的带动下朝着新的目标而不断地前进,逐渐地掌握这部分的重点知识,从而为学生完成作业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2]。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优势互补,并且通过相互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重点知识,并且在他人的帮助下逐渐地解决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难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
例如为学生讲解五年级上册“统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生活化的作业模式,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选取某一个事物来进行有效的统计学习,比如家庭从一个月所用到的电费以及小区居住数等等,让学生能够将统计进行相互的整合,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统计作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的有效培育,让每个学生能够在小组中有科学的分工,之后再进行信息的有效总结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地加深对统计知识的印象。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导学案,促进学生感受统计的特点以及统计数据的形成过程,使每个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反思意识,认真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在学生完成小组探究之后,教师可以让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从而在深化感知中进一步地掌握统计知识的相关内容。
3 利用趣味作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学习热情较重,但是在以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一味地为学生制定题海战术教学模式,并没有为学生布置趣味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来反复的验证相关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固定化的思维,并且也会对做作业产生较为严重的抵触情绪,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指导责任,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做作业的快乐,配合着趣味作业,构建更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3]。
例如在班级教学中为学生讲解五年级上册“圆”,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掌握圆的形状和平面特点,促进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空间感,教师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找到几个物体放到黑色的袋子中,让学生通过触摸来回答出这一图形是什么,并且让学生精准性的描述图形的形状。当学生触摸到圆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地记录对圆的认知以及触摸时的感受等等,让学生能够联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感官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并且根据自身的体验,逐渐地掌握这部分的重点知识。在正式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反复的回忆自己的做作业过程,将自身的感想在课堂中进行完整性的表达。由于不同学生在做作业时的收获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学生能够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地加深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掌握这部分的重点知识,提高做作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小强.高质量作业设计的“三性”与“三观”——以小学数学作业为例[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09):31-32.
[2] 应君莉.立足学情,多元设计——对小学低学段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思考[J].教师,2021(27):35-36.
[3] 郑琰.以评促练,生生互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多元化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26):75-76.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作业设计的研究 课题编号2022ZJY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