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张子清
海南省东方市第一小学 572600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素养及文化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通过探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及策略,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融入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哲学思想、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科技发明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瑰宝。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文化态度,为未来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技巧。这有助于学生在国际交流中更加游刃有余,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依托教材,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1.节日庆典的融入
节日庆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习俗和文化内涵。小学英语教材中往往涉及一些国际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等,这为教师提供了将中国传统节日融入教学的契机。例如,在讲解春节时,教师可以介绍春节的起源、传说故事、习俗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包饺子等),并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习俗,既锻炼了语言能力,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样,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融入教学。
2.传统艺术的介绍
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剪纸、书法、国画等,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引入传统艺术元素。例如,在讲解颜色或形状等词汇时,可以展示京剧脸谱或剪纸作品,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艺术作品的特点和色彩,既学习了语言,又领略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剪纸或书法作品,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识。
(二)创设文化情境,增强互动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学习环境,是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模拟古代市集、传统节日场景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习得英语词汇与表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There's Chinese dancing》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堂以“传统舞蹈表演欣赏与参与”为主题的英语课。在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舞蹈和表演的词汇及句型,如“I enjoy watching...”、“I want to learn...”等。接着,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传统舞蹈的表演者和观众,用英语进行对话练习,描述舞蹈的特点和感受。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传统舞蹈的英文名称,如“lion dance”(舞狮)、“dragon dance”(舞龙)等,同时还能了解这些舞蹈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竞赛环节,如“最佳表演奖”、“最具洞察力观众奖”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点。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传统舞蹈表演中的所见所感用英语写下来,或进行口头分享,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组织文化活动,丰富实践经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仅仅依靠教材和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组织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习俗和文化内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春节联欢、中秋节赏月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学生在欢庆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春节联欢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制作春联、剪纸,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并用英语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春节文化。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引入中国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中国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解《Happy Mid-Autumn Festival!》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堂以“中秋节习俗与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制作灯笼等,并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习俗的意义。接着,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家庭成员、朋友等,用英语进行节日庆祝的对话练习,如分享月饼、互送祝福等。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竞赛环节,如“最佳祝福语创作”、“月饼制作大赛(英语描述)”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点。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古代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或艺术作品,如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让学生欣赏并学习用英语翻译和描述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文化情境、组织文化活动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未来,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融入策略,不断丰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迎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融入小学英语教学[J].读写算,2024(07):38-40.
[2]梁伊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4(0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