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卢倩
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 内蒙古包头 014030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其中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和文化积累。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情境缺失、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多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以创设具体情境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强调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该教学法最早由我国教育家李吉林提出,并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核心理念是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生动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语言、理解文本、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阅读理解能力则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及评价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不仅包括对字词句的基本理解,还涉及对文章主旨、结构、写作意图等深层次信息的把握。
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情感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情境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个体智能的多样性,指出通过多种感官和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
2.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从整体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依托教材开展,内容涵盖叙事类、说明类、抒情类等多种文体,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与表达。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采用“逐段讲解—提问回答—总结归纳”的固定模式,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此外,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如字词解释、句子分析、中心思想归纳等,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停留在表层,难以实现深度学习。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观察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许多学生反映阅读课枯燥乏味,缺乏互动性和情境感,难以激发其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较少运用多媒体资源或情境创设手段,教学方式仍以传统板书和讲解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此外,教学评价体系也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进行衡量,缺乏形成性评价机制,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情况。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观念滞后,缺乏将现代教学方法融入课堂的意识。其次,受制于教学资源、班级规模等因素,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再次,学校和家庭对阅读教育的支持力度不足,学生课外阅读量有限,语言积累薄弱,进一步影响了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理解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3.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情境创设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方法通过构建生动、具体、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生活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目的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提升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视听情境,如通过播放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和氛围。例如在教学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时,借助相关的影像资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其次,角色扮演和模拟生活情境也是有效的情景教学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深入体验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再次,问题引导与情感共鸣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展开讨论与思考,激发其探究欲望和表达意愿。
4. 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
为了验证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某小学五年级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实验组采用基于情景教学法的阅读教学模式,对照组则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围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叙事类、写景类和说明类课文展开,重点通过多媒体情境导入、角色扮演、问题引导和文化拓展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表达观点,并通过小组合作提升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乡村生活影像资料创设背景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并模拟人物对话,引导其深入体会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从而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为全面评估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数据收集方式,包括前后测成绩对比、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观察记录以及个别访谈。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阅读理解平均成绩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尤其在信息提取、主旨归纳和推理判断等方面表现突出。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普遍表示情景教学使阅读课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观察也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能够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结论
本研究围绕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探讨,通过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验证了其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性,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情感体验。通过多媒体情境、角色扮演、问题引导等多种形式的情境创设,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和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实现了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转变,推动了教学理念的更新。
参考文献
[1] 巫美青 .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学苑教育 ,2020, (07): 36-37.
[2] 史俊卿 .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中国校外教育 , 2019, (26): 61+63.
[3] 吴蓉 .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科普童话 ,2019, (33): 51.
作者简介:卢倩(1997.09—),女,汉,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研究生,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