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赵文创

湖北省红安县实验中学 4384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题明确、语言简练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探讨了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了其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应用策略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主要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能够将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化学综合素养。

一、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弥补实验不足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实验存在安全隐患或演示效果不佳的问题。微课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实验过程,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例如,对于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演示,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二)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具有简短精明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有效弱化课程教学难度。例如,一段微课视频通常不超过10分钟,只讲授一个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微课,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

初中阶段的化学蕴含着丰富的微观化学知识,这对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学生接触到了“分子和原子”等抽象而重要的内容,这时教师的引导尤为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生动形象的分子和原子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这种直观、生动的呈现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深入了解“原子的结构”等更为细节的知识。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向学生详细介绍原子的组成和微粒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逐步建立起对原子结构的整体认识。在微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图像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原子的结构,并通过这些图像呈现出卢瑟福原子模型和实验结果等相关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和性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从视觉上观察到知识的具体形态,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二)利用微课,加强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燃烧和灭火》是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章节,它涵盖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火灾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等多个关键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要点,微课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1.直观展示燃烧过程与条件

微课可以通过动画或实验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示燃烧的过程以及燃烧所需的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足够的高温。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微课视频,通过模拟实验展示不同可燃物在氧气充足和温度适宜条件下的燃烧情况,以及当某个条件缺失时燃烧无法发生的现象。这样的直观展示能够加深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认知框架。

2.深入分析灭火原理与方法

微课还可以深入分析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和化学抑制法等。通过微课视频,可以展示不同灭火方法在实际火灾中的应用场景,如使用水枪喷射冷却燃烧物、用湿布覆盖火焰窒息灭火、移除可燃物隔离火源等。同时,结合具体的火灾案例,分析不同灭火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灭火策略。

3.强化火灾预防与应对措施

除了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外,《燃烧和灭火》章节还强调了火灾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微课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火灾发生的情景,展示火灾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微课视频,模拟家庭厨房因煤气泄漏引发的火灾,展示正确的应急处理步骤,如关闭煤气阀门、使用灭火器或湿布扑灭初期火灾、拨打报警电话等。通过这样的模拟演练,学生能够增强安全意识,学会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三)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工具,其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在突破教学难点、处理重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水的组成》这一章节为例,微课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核心知识点

1.微观世界的直观展示

《水的组成》章节的一个教学难点在于理解水的微观构成,即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H₂O)。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依赖于文字和图片的描述,难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水分子的结构。而微课则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的方式,将水分子的内部结构、原子间的键合方式以及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微观信息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直观展示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微粒观,从而更好地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实验过程的细致解析

在《水的组成》教学中,电解水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环节,它直观地展示了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然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或学生观察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捕捉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微课则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慢动作播放等功能,对实验过程进行细致解析,突出展示电解水时电极上的气泡产生、气体的收集与检验等关键步骤。同时,微课还可以结合理论讲解,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解水实验的意义和水的组成。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效果。通过微课教学,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蔡建琦.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辅助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1,(33).

[2]陆慕华.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