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工程管理实施要点

作者

李响

32605部队 重庆市渝中区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为构建更加幸福的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保障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为城市人民提供了优良的住房便利。对于保障房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在施工现场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如果保障房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中未能采用恰当的技术或管理缺乏科学性,那么施工进度和质量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应当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并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科学化,以此来保障施工质量,促进保障房的优质应用。

1 保障房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1)科学合理。制定良好的保障房施工方案后,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需在现场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并遵循相应的规范制度,实施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以确保满足保障房施工的实际需求。此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能够大幅提升施工安全,确保施工顺畅,并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充分发挥技术与管理的效能。(2)规范标准。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均须严格遵循现行行业规范及施工标准。保障房建筑工程项目需始终遵循行业规范与标准,通过施工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规范,进而提升施工质量。(3)经济效益。对于保障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来说,应当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节约施工成本与保障施工质量的原则,制定工程项目对应的施工方案,在规避不合理浪费情形出现的同时,开展相应的施工建设,为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提供良好的基础。

2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组织管理问题

施工现场组织管理工作将会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进度产生明显影响,但目前在施工组织管理工作中始终面临着施工组织设计不够科学和合理的问题。部分施工方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期间,并未综合分析工程的实际特征以及外界环境、技术工艺等因素,代表最终形成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和实际状况之间存在着脱节发展的现象,无法为工程建设活动提供指引。在进入工程施工建设阶段之后,材料、人员、机械等方面会出现资源配置混乱以及施工进度无法管控的问题。此外,在工程现场管理期间,施工计划管理实施不到位同样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编制施工计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尚未深入分析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因素,动态调整机制不够完善,使得施工计划执行工作难度有所提高。

2.2 建设工地管理不到位

施工现场作为施工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所,其管理质量直接关乎施工单位在保障房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质量。然而,实际情况显示,监理人员存在履职缺位、过程监管流于形式等问题,未能充分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导致施工现场工作难以遵循既定规划与标准执行,从而给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带来安全风险。此外,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施工单位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削减成本,忽视了对施工工地监理人员的招聘。如监理成本包括监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及差旅费等,若忽视这些成本的合理控制,将导致监理工作质量下滑,进而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状态,最终使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管控。

3 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工程管理实施要点

3.1 组织设计管理工作的调整

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施工组织设计有着明显的纲领性作用,需要全面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以及科学性。相关人员需要在综合分析工程项目规模、结构、施工工艺以及外在环境特征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方案内容的可行性。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针对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深入进行分析、预测,针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并就不同工序的施工顺序、时间合理进行安排,促进不同施工专业的协调发展。在施工组织设计期间,施工计划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工具,要求相关人员在综合分析人力、材料、机械、资金等因素的基础上,在施工计划中针对相关因素合理配置,提高施工计划的可行性。通过形成与施工计划管理相关的动态工作机制,结合工程建设的具体进展,可以针对施工计划的内容进行调整。工程现场管理会涉及多个主体,有着明显的复杂性特征,需要相关人员主动进行沟通以及交流,在消除各种沟通障碍的同时,及时协商工程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案,确保工程建设工作有序落实。

3.2 完善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完善也是优化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在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使各项管理任务全面有序落实。在建筑工程管理要求明确以及管理任务得到细化的基础上,列出各项具体的管理职责,进而将其匹配给相对应的管理人员,以便营造出理想的管理条件。在对建筑工程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完善时,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注意实现所有管理任务的划分。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构建同样也合理划分,将管理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团队,确定好大的管理目标后,进一步细化职责,确保各个团队中的所有管理人员均可以明晰自身职责,避免出现责任重叠或者空白问题。在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制度构建时,要密切结合现有的绩效考核机制,准确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而有目的地给予恰当奖惩,确保奖励可以对管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吸引力,并且针对出现问题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由此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表现出较高的投入度,确保各项管理任务有序落实。

3.3 加大施工技术的管控力度

作为保障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核心,施工技术的良性应用是保障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的关键内容。在正式开展项目施工前,对施工技术方案的考量尤为关键。可组织多轮研讨会议,项目团队各部门充分交流。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审核,凭借其丰富经验与专业知识严格把关,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在施工过程中,设立技术监督小组,定时巡查施工现场,对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立即纠正。建立施工技术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地质条件变化、天气影响等,及时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同时,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以保障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强化对项目经理及技术骨干的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相关的管理技能,切实地保障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总之,开展保障房施工项目时,应加大施工技术的管控力度,从而确保该项施工建设工程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管理技能,切实地保障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

结束语

在未来项目建设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打造更多优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参考文献

[1]李明峰.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工程管理实施要点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37(5):78⁃79,102.

[2]王磊,张伟,李小明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分析[J].建筑施工,2019,28(2):45⁃46.

[3]刘芳,王小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1,20(4):67⁃68,220.

[4]施海丽,刘建国.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工程进度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2020,15(1):34,60.

[5]李春娜,王明芳.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房地产开发,2022,10(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