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成本精益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李万军
重庆玖隆置业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0 引言
建筑工程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多依赖经验判断,存在数据采集滞后、成本核算粗放、管控环节脱节等问题,难以精准识别施工各阶段的资源浪费与低效环节。例如,材料采购缺乏系统性规划,易导致库存积压或临时高价补货;施工流程设计存在系统性缺陷,因未充分考虑各工序间的逻辑关联与时间衔接,导致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人工窝工、机械设备闲置的资源浪费现象,显著降低施工效率并推高项目成本。精益管理理念的引入为行业带来革新契机[1]。其以 “ 价值流” 为核心,通过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要素进行精细化拆解,聚焦于消除非增值作业、优化资源配置路径。从设计阶段的方案比选,到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控,再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精益管理模式通过持续改进与数据驱动,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管控从 “ 被动应对” 向 “ 主动优化” 转变,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又增强企业在价格竞争与质量把控上的综合优势。
1 建筑工程成本精益管理模式的内涵
在建筑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成本精益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以精益管理思想为核心指引,贯穿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从项目筹备、施工建设到竣工交付,对成本展开全方位精准把控。其借助先进技术与方法,对成本进行细致核算、深度剖析,精准定位成本动因。通过动态监控与及时纠偏,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同时不断优化施工流程与资源配置[2]。以最小资源投入换取最大价值产出,在实现成本显著降低的同时,提升项目品质与客户满意度。
2 建筑工程成本精益管理模式的构建
2.1 建立精益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成立专业的成本管理小组是构建建筑工程成本精益管理模式的组织基础。该小组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打破传统管理中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与协作障碍,形成权责明晰、高效协同的管理架构。在职责划分上,预算部门凭借专业的成本测算能力,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与市场动态,编制精准的成本预算;采购部门通过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优化采购策略,在保证材料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施工部门则深入施工现场,对人工、材料、机械等资源的使用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减少施工浪费等措施,实现项目成本的实质性压降与资源高效利用[3]。此外,技术部门需提供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案以提高效率,财务部门负责成本核算与资金统筹,各部门既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又通过高效协同与信息共享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管理合力,共同驱动成本精益管理目标的有效达成。
2.2 优化成本管理流程
2.2.1 成本预算编制
运用精益思想编制成本预算时,需秉持 “ 消除浪费、精准规划” 原则,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全方位剖析。首先,深入研究历史项目数据,结合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变化等市场动态,以及当前项目的规模、工艺特点等实际情况,构建成本预测模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将项目拆解至最小作业单元,细化到土方开挖、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等分项工程及具体施工工序,明确各环节的资源消耗标准。同时,运用价值流分析识别潜在成本浪费点,例如不合理的施工流程、冗余的材料储备等,以此优化预算内容,通过科学严谨的市场调研与数据测算,结合项目实际需求与施工特点,编制兼具合理性与可行性的成本预算方案[4]。同时,细化预算指标与执行标准,确保预算体系能够切实指导并支撑后续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成本预算控制机制如图 1 所示。

2.2.2 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以成本预算为基准,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采集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数据,建立动态监控机制。一旦发现实际成本与预算出现偏差,立即启动分析程序,精准定位问题根源,面对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施工效率不达预期等突发状况,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动态调整采购策略,通过集中采购、长期协议锁定成本。运用挣值管理工具,借助专业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将项目计划设定的工作量、实际已完成的任务量以及实际产生的成本进行精准量化,构建多维度数据对比模型,借助直观可视化的数据图表,实时呈现项目进度与成本的匹配程度,依据分析结果,灵活调整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项目成本可控、进度有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5]。
2.2.3 成本核算
通过建立电子化成本台账,实时记录材料采购、人工投入、设备租赁等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保障核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定期开展成本核算分析工作,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逐项对比,运用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等工具,深入剖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例如,若材料费超支,需进一步分析是因市场价格波动、采购环节失误,还是施工过程浪费导致。通过精准定位成本偏差根源,为后续调整成本控制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对成本的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
2.2.4 成本分析与考核
企业需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按季度或项目关键节点,对成本预算执行率、成本节约额、资源利用效率等核心指标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施工日志、材料消耗台账等数据,深度剖析成本管理成效。
例如,通过对比同类项目成本数据,识别管理短板;借助流程复盘,找出成本管控漏洞,如采购流程冗长、现场损耗率过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成本考核制度,将成本节约率、预算执行偏差率等指标细化分解至部门与岗位,融入绩效考核体系[6]。对达成或超额完成成本目标的团队与个人,给予物质奖励、晋升机会等激励;对未达标的部门进行原因追溯,针对性开展培训与帮扶。通过明确的奖惩机制,强化全员成本责任意识,推动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主动参与成本管控。
2.3 运用精益技术与方法
2.3.1 价值工程
通过系统分析建筑产品的功能与成本,以功能为核心、成本为约束,寻求二者的最佳平衡点。具体而言,首先对建筑产品各功能模块进行梳理,明确基本功能、辅助功能与不必要功能,通过功能评价矩阵确定功能重要性系数。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于公共建筑的采光功能,可通过优化窗户尺寸与布局,优化建筑空间设计,创新建筑外立面选材方案,减少玻璃幕墙等高成本材料应用,实现节能降耗与成本控制的双重目标。在结构形式选择上,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技术,对比框架结构、钢结构等不同方案的力学性能与经济性,筛选出造价合理的结构体系。此外,借助 BIM 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与模拟分析,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后期施工变更导致的成本增加,最终实现建筑产品价值系数的提升与成本的有效控制。
2.3.2 供应链管理
企业应积极与供应商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不仅能保障材料设备供应的稳定性,还能借助双方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以集约化采购为核心的成本管控体系,整合分散需求,发挥规模采购优势增强议价能力,实现材料设备采购单价的精准调控。同时,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标准化改造,搭建智能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多方协同机制,有效降低仓储物流、信息传递等隐性成本,全面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与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精准把控库存,避免库存积压占用资金与场地;依托智能路径规划算法与物联网技术,深度优化物流运输线路,打造定制化高效配送方案。积极引入模块化运输、循环甩挂等创新运输模式,构建无缝衔接的运输体系。同时,通过全程可视化监控、标准化作业流程以及智能仓储管理,全方位降低物流环节的货损、能耗与时间成本。此综合性举措不仅能显著压缩物流总成本,还能全面提升供应链的敏捷性与运营效益,实现降本增效的双重突破[7]。
2.3.3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以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为对象,通过系统化的分解策略,将规划设计、材料采购、施工建造、竣工验收等核心环节拆解为具体作业单元。借助精细化成本动因模型的构建,对各作业单元的资源消耗进行精准计量与追踪,有效区分能够创造价值的增值作业和造成资源浪费的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能够直接为建筑产品带来价值提升,如混凝土浇筑、墙体砌筑等施工工序;而非增值作业虽消耗资源却无法增加产品价值,像不合理的材料搬运、设备闲置等待等。以施工现场为例,传统粗放式管理下,材料多次搬运现象普遍,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增加材料损耗风险。运用作业成本法,可通过优化材料堆放布局,使材料运输路径最短化,减少无效搬运次数;针对设备闲置问题,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设备使用状态,科学安排施工计划,实现设备高效利用[8]。通过系统性识别并消除非增值作业,对增值作业进行流程优化、技术改进,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3 建筑工程成本精益管理模式实践
3.1 实践案例概述
某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前,企业面临着成本高、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等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决定引入成本精益管理模式,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优化。
3.2 实施过程与措施
在项目规划阶段,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包括质量目标、成本目标、进度目标等,并精确计算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源。设计团队提出多个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和优化,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结构安全、美观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优方案。严格控制成本支出,通过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实施严格的限额领料制度,结合数字化物料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材料使用情况,同时科学规划材料堆放区域,实现材料成本的精准控制。此外,运用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动态调配施工机械设备,根据项目进度合理安排设备使用计划。同时,及时办理工程变更签证手续,对于因设计变更、业主需求变更等原因导致的费用增加,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索赔。
3.3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成本精益管理模式,该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也得到了有效保证,客户满意度较高。
4 结论
建筑工程成本精益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优化管理流程、运用精益技术与方法等措施,推动资源精准配置与效率提升,为建筑企业突破成本管控瓶颈、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坚实支撑。在实践中,虽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成本精益管理模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建筑企业应积极引入精益管理理念,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成本精益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杰,杨爱萍.如何优化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J].住宅与房地产,2017,(9):167-167.
[2]殷鸣.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策略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8,(28):33,53.
[3]夏文海.大建设下造价全过程精益化管理典型经验[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5):237-237.
[4]冯鑫.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数码设计(上),2021,10(6):222-223.
[5]高煜旭.建筑成本管理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2):117-118. D
[6]陶金军.关于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1537.
[7]郝传山.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3):73-73.
[8]何默.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5,(46):73-73,74.
作者简介:李万军(199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成本及造价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