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长期管理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作者

字金梅 沙丽

1.云龙县长新卫生院 672701;2.大理州人民医院 671000

引言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气道炎症和可逆性气道阻塞,影响全球数亿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自20 世纪80 年代问世以来,成为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核心药物,其通过抗炎作用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发作的发生。ICS 在哮喘长期治疗中的应用,因其局部作用和相对较低的全身性副作用,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ICS 的临床应用并非没有挑战,其依从性问题、潜在副作用及个体化治疗需求等问题在临床实践中频繁出现。

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特点

(一)药理机制与作用机制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作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基础药物,其药理机制以抗炎作用为核心,通过多重途径发挥疗效。ICS 能够直接作用于气道内的免疫细胞,抑制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气道的慢性炎症反应。ICS 通过与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激活抗炎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促炎介质的合成,这些介质通常在哮喘的发作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ICS 能显著降低气道的过度反应性,减缓气道重塑的进程,减少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1]。

(二)临床应用的广泛性与疗效

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体系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已经成为基础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ICS 的临床应用范围从轻度至重度哮喘患者均涵盖,通过持续的炎症抑制,ICS 能够显著降低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减少急性加重引起的住院风险。药物的临床疗效通过多项研究得到了验证,数据显示,ICS 的使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减轻了症状表现,尤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ICS 能有效延缓气道重塑的进程,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在长期治疗中,ICS 通过减少气道的慢性炎症反应,不仅降低了病程的恶化速度,还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症状的波动性,减少急性发作的高峰。

(三)使用方式与剂量个体化的考虑

ICS 的使用方式与剂量的个体化调节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的重要因素。吸入式药物的最大优势在于局部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而减少全身性副作用。患者对 ICS 的吸入方式、剂量和使用频次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不同病程阶段的患者,ICS 的剂量和频次需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对于轻度患者,较低剂量的 ICS可能已足够发挥作用,而在中重度患者中,则需要较高剂量以确保足够的抗炎效果。

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存在问题

(一)依从性问题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治疗效果依赖于患者对药物的长期坚持使用,然而在实际临床中,ICS 的依从性问题始终是制约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尽管 ICS 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能有效控制哮喘的慢性炎症,降低急性发作的频率,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通常不足,尤其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多个研究表明,患者对 ICS 的依从性差异较大,特别是在疗效显现需要较长时间的情况下,许多患者往往因症状缓解后未能坚持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稳定。除药物的副作用外,患者对吸入器的操作困难、药物的每日使用频率及经济负担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依从性的维持[2]。

(二)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虽广泛且疗效明确,但其潜在的副作用亦是长期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ICS 的副作用较为温和,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低剂量或高剂量的积累效应可能导致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最为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口腔真菌感染、喉咙刺激、声音嘶哑等局部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长期使用 ICS 可能引发全身性副作用,如骨密度下降、儿童生长迟缓、眼内压升高及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等问题。

(三)个体差异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疗效虽然普遍被认可,但其效果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表明,ICS 的疗效不仅与剂量、使用方式及患者的依从性相关,还与患者的遗传特征、免疫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密切关联。不同的患者可能对 ICS 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与他们的气道炎症反应、免疫系统的活跃程度以及对药物的代谢能力等因素紧密相连。某些患者可能在使用 ICS 后快速出现症状缓解,肺功能显著改善;而另一部分患者,则可能对 ICS 治疗反应迟缓或几乎无效,这种个体差异无疑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优化对策

(一)提升依从性的策略

提高患者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依从性是优化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ICS 的疗效不仅依赖于药物本身的作用机制,更与患者能否持续、正确地使用药物密切相关。尽管 ICS 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频次,依从性差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临床实践。患者常常在症状缓解后停止或减少药物使用,认为药物已经不再必要,从而影响了治疗的长期效果。改善依从性的一项重要策略是简化药物使用程序,减少吸入器的操作复杂性,选择患者易于掌握的吸入设备,增强患者的使用体验。

(二)副作用的监测与预防

尽管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其潜在的副作用亦不容忽视,尤其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副作用的积累效应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ICS 常见的局部副作用包括口腔真菌感染、喉咙刺激、声音嘶哑等,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这些副作用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长期使用高剂量 ICS 可能引发系统性副作用,如骨密度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视力模糊等,尤其在特定人群中表现更为突出。为应对这些风险,临床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副作用的监测。定期评估骨密度、眼科检查、血糖水平及其他与 ICS 使用相关的系统性指标,对早期发现副作用至关重要。

(三)个体化治疗与联合用药策略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作为基础药物使用,其疗效受患者个体差异的显著影响。每位患者的免疫反应、药物代谢和病理生理特征各不相同,这决定了 ICS 的效果在不同患者中的表现可能大相径庭。个体化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病程的哮喘患者,治疗方案应根据其具体病情进行调整。对于轻度哮喘患者,低剂量ICS可能足以控制症状,而对于中重度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加大ICS 的剂量,甚至结合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3]。联合用药策略,尤其是与长效β 2 激动剂(LAB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结论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的长期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气道功能,减少急性发作频次,控制慢性炎症反应,并在大多数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疗效。ICS 的疗效在患者群体中存在差异,依从性差、长期使用的副作用以及个体差异等问题仍是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挑战。

参考文献

[1] 黎晓莹,张少卿,邢秋云,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缓解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5, 48(03):249-255.

[2] 张晓莉,赵艳琳.自拟清肺化痰方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 2024, 32(2):108-111.

[3] 朱娜萍 金美玲 李晓宇 叶晓芬.利用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辅助评估哮喘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效性和规范性[J].上海医药, 2024,45(9):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