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讨

作者

林晓晖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264000

引言:就当前的教育事业而言,已经基本实现教育普及,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因贫困导致学生教育受阻的情况,这不利于我国群众文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故而基于“ 三全育人” 等观念,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开展育人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着力构建“ 物质帮助、精神激励、能力提升” 三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全面发展。同时校方需要了解政策下的工作要求,确立新的发展任务,帮助学生健全资助形式,构建新时代全新的高职院校发展战略,将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价值充分发挥,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一、新时代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意义

(一)实现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关部门要加大农村、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而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是落实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服务国家和社会。另外,新时代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作为一种新型资助模式,不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物质保障,还注重学生的精神激励和能力拓展,能够解决教育机会不均的问题,也能避免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进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1]。

(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型资助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会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将育人贯穿于资助全过程和各环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育人主体、方式、载体等方面的转变,将物质帮助、道德教育和能力拓展相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具有更加显著的人文特点,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关怀,帮助其形成归属感,同时还能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塑造安全、友善的学习环境,避免出现学习或心理方面的困境,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

二、新时代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策略

(一)加强过程管理

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资助育人工作应该更加注重过程管理,通过过程管理,使学生的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难等问题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实现从经济保障到发展支持的转变,真正做到资助育人。另外,教师在开展过程管理工作时,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确保了解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在与贫困生的交流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例如教师应当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工作合力,设计好贫困生的教育计划,把学生的成绩和综合表现反馈给家长,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等,必要时在暑期进行家访,从而针对性地做好贫困生的教育和思想工作。同时,校方可以组织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并告知贫困生及其家长,在为学生争取机会的同时,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和校方应在资助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实践和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岗位上得到充分锻炼,以便未来步入社会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实现人生价值[2]。

(二)构建多元化资助平台

现阶段,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等理念是高职院校工作的灵魂,也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办学之基。而在上述思想的引领下,资助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围绕国家发展大局、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此,新时代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元化资助平台,从提升资助工作育人实效出发,把握资助育人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更新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做好评价管理,打好政策优化的组合拳,塑造良性的学习氛围,将平台的价值充分发挥。另外,教师需要了解多元化资助平台的作用,借助其优势渠道,争取更多资助机会,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提高资助效果[3]。

(三)重视心理教育

新时代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和多样。因此,教师在资助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既要做好物质资助,更要重视心理辅导和思想引导。因为经济资助是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的主要方式,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对此,高职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例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另外,在现有心理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确保每一位高职生都有独立且完整的档案,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鼓励其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其自信心和归属感,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地生活和成长,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教师需要统筹考虑学生发展需要、学校办学特色、家庭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并通过合理设计、多方协同,将经济资助、思想引领和能力培养等多维度任务相结合,构建新时代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另外,教师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斌.新时代民办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黑河学 刊,2024,(06):64-70.

[2]李进.构建高职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新时代路径[J].公关世界,2024,(12):92-94.

[3]吴紫苑.新时代“ 三扶五助” 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实践研究——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01):58-61.

作者简介:姓名:林晓晖,出生年月:1990 年8 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烟台市,最高学历:本科,职务职称:专业技术十级,主要研究方向:学生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