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小学视角的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陈伟钰

华中师范大学宝安附属学校 518000

引言

幼小衔接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转折点,连接着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对儿童后续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深远影响。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轻松学习环境,过渡到小学系统规范的学习模式,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巨大转变。一年级学生的幼小衔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小学阶段幼小衔接的普遍问题。基于小学视角深入探究该校幼小衔接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不仅有助于该校一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也能为其他学校提供有益借鉴,对完善基础教育体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小学视角的幼小衔接现状

(一)学习模式的显著转变与适应难题

幼儿园阶段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为主,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学习内容直观有趣,缺乏严格的知识体系和考核要求。进入小学后,学习模式转变为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和技能训练,课程安排紧凑,学习内容逐渐抽象化、学科化。学生需要长时间保持专注,完成书面作业和应对考试,对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求大幅提高。这种巨大的学习模式转变,使得许多刚入学的儿童难以适应,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低落等问题。

(二)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与适应困境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较为宽松自由,儿童在生活活动中有较多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对儿童的生活照料细致入微,注重培养基本生活技能。小学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课程时间固定,课间休息短暂,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上厕所、喝水、准备下节课用品等活动,生活的规律性和秩序性更强。同时,小学教师对学生生活方面的关注相对减少,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能力。这种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导致部分一年级学生难以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出现迟到、忘带学习用品等情况,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

二、幼小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理念的分歧

幼儿园教育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良好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强调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小学教育则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重点,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业成绩的提升,更加强调学习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由于两者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难以快速适应小学的教育模式,增加了幼小衔接的难度。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断层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通过游戏、故事、手工等多样化活动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儿童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小学的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教学方法侧重于课堂讲解、练习和考试,强调理性思维和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幼儿园与小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过渡,使得儿童在进入小学后,面对全新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无法将幼儿园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迁移到小学学习中,影响学习效果。

三、优化幼小衔接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沟通与合作

幼儿园和小学应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定期开展教师互访、联合教研等活动。幼儿园教师走进小学课堂,了解小学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学生学习要求;小学教师到幼儿园观摩教学活动,熟悉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双方共同研讨幼小衔接的关键问题,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同时,组织幼儿园儿童参观小学,开展小学教师进幼儿园讲座等活动,让儿童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为顺利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二)优化小学入学适应课程体系

小学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科学设计入学适应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适当增加趣味性、游戏化元素,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逐步引导学生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儿歌、故事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实物操作、数学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在课程安排上,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逐步延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增加课间活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此外,开设专门的入学适应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生活技能训练、社交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三)强化儿童心理调适与支持

家庭、幼儿园和小学应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建立全方位的心理调适与支持体系。家长在孩子入学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良好心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入学观念,缓解孩子的入学焦虑。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帮助。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团体辅导活动、建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同时,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让学生在温暖的集体环境中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结束语

基于小学视角研究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对保障儿童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一年级幼小衔接情况的分析可知,当前幼小衔接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三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双向沟通与合作、优化入学适应课程体系、强化心理调适与支持等对策的实施,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幼小衔接体系,能够有效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为儿童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还需持续关注幼小衔接工作,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策略,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 曾英, 胡敏. 基于小学视角的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以 W 小学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 2023, (32): 48-52.

[2]杨天叶.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22.

[3]蒲彩红. 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