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养老产业的核心问题和发展前景

作者

杨丽楠

兰州财经大学

前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1 年末,60 岁及以上人口占 18.70‰ 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5.44 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已进一步加深。户均人口规模的减少意味着家庭养老人力资源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不再能满足我国的养老需求。在养老市场供给不足与需求过剩的矛盾背景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积极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这也更加表明满足我国市场上对养老产业及其相关产品、服务的需求这一任务迫在眉睫。

三、问题

(一)产业发展时间短,不够成熟

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起步较晚,2014 年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仅为0.17万亿元,产业零星分散,处于智慧养老市场萌芽阶段。至2019 年智慧养老产业规模近 3.2 万亿元。2020 年后,基于网络的无形市场规模会逐渐接近传统有形市场规模,智慧养老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形成完善的智慧养老产业结构体系。由此数据可见,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扩大趋势,智慧养老产业是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时长较短,仍不够成熟。

(二)老年人与智慧养老产业间的数字鸿沟

与成长于数字化时代的年轻人相比,当今社会老年人面对新型数字化设备的应用极为困难,跨越数字鸿沟的问题亟待解决。《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四十九次调查显示,截至2021 年12 月,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 1.19 亿,互联网普及率只有 43.2% ,仍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未接入互联网,他们在生活中无法与其他年龄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这也使智慧养老的推广面临阻碍。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慧养老产业逐步发展,引导并支持老年智慧康养平台的壮大。《“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对智慧化健康养老提出了加快建设的具体要求;鼓励开展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的建设,建立层级动态管理模式并强化示范引领,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但目前来看,我国养老产业相关政策主要是指导性意见或计划,智慧养老产业的市场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缺乏具有垂直管理的市场监督机构。

(四)专业人才不足

2023 年4 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新疆兵团养老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养老服务人才状况专项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偏大,41-55 岁年龄段的受访者占比 56.0% ,56 岁及以上占比 14.9%c

由此可见,我国养老产业服务人才年龄分布偏高,缺少年轻人才,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

四、结论或建议

(一)智慧养老产业提高服务质量

推动智慧养老产业不断发展,并形成完善的智慧养老产业结构体系的目标,首先就应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为此,政府、社会、企业应共同配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互联网、云计算与智慧养老产业相结合,提高智慧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与其他产业结合,促进智慧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通过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调整智慧养老产品供给改革。而企业本身也应进行实地市场调研,勾画老人群体的需求特点,进一步了解老人对于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通过需求调整供给,切实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二)加强对智慧养老产业的宣传

消除老年人和智慧设备之间的数字鸿沟除了需要通过拓宽宣传渠道,让更多老年人知晓并且了解智能设备之外,要彻底消除老年人对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成见,关键是让老年人能够亲身体验到资讯科技的便捷,进而爱上智能的生活模式。在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举办相关宣传活动,让切实获益的老年人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影响其他老年人,在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中植入智慧养老的种子,以不断服务、讲述的方式扩大影响范围。智慧养老要为老人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将“ 数字鸿沟” 转化为“ 数字跳板” 。

(三)建立相关机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智慧养老产业的市场规范方面,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置相关监督机构,并与医疗保障、财政、人设部等部门机构协调沟通,明确各部门责任;设置市场标准,完善对市场中各类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把控,通过受众群体的使用体验反馈来分析市场产品服务质量,放宽准入机制;以行业标准和受众群体的反馈作为双重标准,建立退出机制。推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让智慧养老服务真正实现有规范的法律和制度可以遵循,形成系统稳定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四)培养智慧养老专业领域人才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必须人才先行,以人才支撑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为养老服务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先行之举。妥善解决我国智慧养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打造适应中国老龄社会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产品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模式对于智慧养老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建立并完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教育体系,提高智慧养老医护人员专业知识能力,输出专业人才到定点地区实习,对于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