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状态监测的燃气轮机智能运维技术研究
郭佳晖
浙江大唐国际绍兴江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312000
引言:
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与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燃气轮机作为高效清洁能源装备,其运行状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备受关注。传统运维方式难以及时应对复杂运行环境下的故障隐患,导致效率下降与运维成本上升。借助先进的感知与分析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精准监控与智能评估,正成为提升燃气轮机运行质量的重要路径。智能运维技术的融合应用,正推动燃气轮机管理向高效、预测与智能化方向迈进。
一、燃气轮机状态监测系统的构建与关键参数识别
构建高效的状态监测系统是实现燃气轮机智能运维的基础。在复杂的运行环境下,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易受到高温、高压、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依托多源传感技术实现全面、精准的数据采集。通过在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叶片、轴承等部位部署温度、压力、振动、电流、电压等传感器,可实现对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为后续的数据处理与故障诊断提供支撑。
数据采集模块承担着对感知信号的统一整合与高频传输任务,要求具备抗干扰、高带宽和高精度等特性。系统通过采集网关将边缘设备感知到的海量数据上传至中央处理单元,结合边缘计算技术,在本地完成部分初步数据处理与异常筛查,有效降低延迟并提升响应效率。
在获取原始运行数据后,需对信号进行多维特征提取,包括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及时频联合特征。利用小波变换、主成分分析、经验模态分解等算法,可以提取出与设备状态强相关的关键指标,如轴振幅值、叶片温度分布曲线、压力波动模式等。为了提升参数识别的准确性,系统还可引入机器学习方法,如支持向量机和深度神经网络,对特征进行聚类与归类,从而实现对潜在故障状态的早期识别。
实时监控平台通过可视化界面动态展示关键运行指标,支持异常波动趋势分析、状态分级展示与预警推送功能。系统具备自学习与优化能力,能持续更新阈值模型与识别规则,适应不同运行阶段与工况条件的变化。整体架构强调模块化与开放性设计,便于后期的功能扩展与跨平台集成。
该监测系统的构建不仅提升了燃气轮机运行状态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也为智能运维提供了数据基础与决策支撑,显著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二、智能运维技术体系构建与故障预测模型设计
构建智能化的运维技术体系,需要以高质量的状态监测数据为基础,融合人工智能算法与预测性维护理念,实现燃气轮机运行状态的精准识别、健康评估和故障预警。系统采用分层结构,包括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与反馈优化层,各模块协同运作,构成具有自主学习和动态响应能力的闭环运维体系。
在模型层中,人工智能算法起到核心支撑作用。结合燃气轮机运行特性与历史数据样本,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状态识别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等,用于识别复杂状态变化与多源异常信号模式。对于高频振动数据和温度变化信号,融合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可有效预测设备在未来时间窗口内的运行趋势与潜在故障点。
预测性维护模型以数据驱动为基础,整合物理模型与统计模型双重路径。通过贝叶斯网络、灰色预测、ARIMA 模型等方式,对部件性能劣化过程进行建模与拟合,从而估算其剩余使用寿命(RUL)。对于关键结构如轴承、叶片、密封系统,利用健康指数评估方法,构建寿命退化曲线,实现对部件的动态寿命预测与维护窗口优化。
健康评估模块通过多参数融合分析,形成燃气轮机整体健康评分体系。该评分体系不仅考虑单一传感指标的异常波动,还通过模糊逻辑、证据理论等多源决策方法,提升系统对多故障耦合状态的判断能力。在故障征兆出现初期,即可通过规则库与知识图谱联动,生成初步诊断建议与应对策略,辅助维护人员提前部署干预措施。
决策机制方面,系统采用专家规则与数据驱动模型结合的混合推理结构。一方面,基于工程经验的专家系统对已知故障模式进行快速匹配诊断;另一方面,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决策路径与预警阈值,实现对未知故障的适应性识别。最终,结合运维成本、风险等级和停机影响等因素,生成最优维修策略与调度建议。
三、智能运维平台的集成应用与运行成效分析
智能运维平台的集成应用是实现燃气轮机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平台建立燃气轮机虚实融合的运行模型,通过虚拟空间中的仿真模型与实际设备状态实时同步,实现设备运行过程的可视化、可预测与可控。虚拟模型不仅能够还原设备结构与运行参数,还可在不同工况下进行运行仿真和性能预测,为故障预演、优化决策和维护计划提供支持。
平台架构采用云边协同方式部署,以提升处理效率与系统灵活性。边缘端部署实时采集与初步分析模块,实现本地快速响应与数据预处理,减少数据传输延迟与带宽压力;云端平台负责模型训练、全局优化与大规模数据存储,支撑运维策略的动态调整与历史数据挖掘。云边协同机制可根据设备重要性与网络状态自适应切换计算位置,确保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系统部署方面,平台具备模块化与标准化特点,可快速适配不同型号燃气轮机与运维场景。在实际工程中,平台接入各类传感器与控制器设备,通过统一数据接口协议完成对燃气轮机运行信息的接入与管理。平台还支持远程升级与扩展,便于功能更新与技术演进。界面设计突出交互性与可操作性,实现状态监控、告警推送、任务派发与维护记录的集成管理,提升运维管理效率。
在应用效果方面,智能运维平台在多个燃气轮机运行项目中得到了成功部署,显著提升了系统运行稳定性与运维响应速度。根据运行数据统计,平台部署后燃气轮机故障率降低约 40% ,非计划停机次数减少 60% ,平均运维成本下降 30% 以上。通过提前识别部件劣化趋势,平台有效延长了关键部件使用寿命,降低了备品备件库存压力。此外,维护工作由以往的“ 经验驱动” 转变为“ 数据驱动” ,显著提升决策科学性与管理透明度。
平台在支持日常运维的同时,也推动运维流程数字化转型,形成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闭环。通过持续数据积累与模型优化,平台具备自我学习与迭代能力,在不同运行阶段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扩展性,为未来构建更广泛的能源装备智能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语:
智能运维技术作为燃气轮机管理方式的重要变革路径,凭借状态监测、人工智能算法与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的精准识别、故障风险的提前预警以及运维决策的智能优化。通过构建高效监测系统、建立故障预测模型并集成智能平台,有效提升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效益。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迭代,该体系将在更多工业场景中推广应用,为高端装备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持续动力与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池瑶.基于多智能体的微电网规划与经济运行策略研究[D].华中科 技大学,2024.DOI:10.27157/d.cnki.ghzku.2024.003709.
[2]黄启昆,张羡旸,蔡亮.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的技术现状与展望[J].价值工程,2024,43(25):165-168.
[3]王金水,张冉冉,彭初平,等.智能报警技术在燃机电站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24,(11):112-114.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4.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