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力资源管理与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研究

作者

孙琦

白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称考试指导中心 吉林白城 137000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资源获取、市场竞争等方面处于劣势。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对于中小企业克服自身局限,实现生存与发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二者关系,有助于中小企业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将其简单等同于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关注员工的考勤、工资发放等事务性工作,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缺乏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培训与开发等方面的重视。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导致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无法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科学性

当前,许多中小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合理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导致人员招聘、培训等工作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比如,中小企业在业务规模扩张时,时常面临人员短缺的难题。由于事先没有开展人才储备工作,只能进行临时招聘。但临时招聘来的员工,往往难以契合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

(三)招聘与选拔机制不完善

中小企业在招聘与选拔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招聘渠道相对单一。多数企业过度依赖网络招聘、人才市场等传统途径,对校园招聘、人才推荐等渠道重视不足,致使招募人才质量难以保证。其次,标准不科学:招聘标准既不明确,也缺乏科学性,过度聚焦学历、工作经验,忽视员工综合素质与岗位适配性。面试时,企业缺乏专业面试技巧与评估方法,难以精准判断应聘者能力与潜力。此部分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内部关系户、任人唯亲等问题频发,损害企业形象,打击员工积极性。

(四)培训与开发体系不健全

受资金和资源限制,中小企业在员工培训与开发方面投入普遍不足。许多企业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无法契合员工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沦为形式主义,难以切实提升员工技能和素养。与此同时,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不够重视,未能为员工搭建清晰的晋升通道、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员工在企业内找不到未来发展方向,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萌生离职念头。

(五)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合理

部分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与完整性。考核指标模糊、标准不统一,考核过程既不公正又缺乏透明度,致使考核结果无法如实反映员工工作表现。这不仅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引发员工的不满与抱怨。在激励机制方面,中小企业过度侧重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的积极作用。物质激励形式单一,多以发放奖金为主,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手段。

二、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管理者应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地位,摒弃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管理者要树立“ 以人为本” 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例如,企业管理者可以定期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员工的工作需求和职业规划,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和支持。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赋予其更多的决策权和资源调配权,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首先,企业要对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准确的预测,考虑到企业的业务增长、技术创新等因素,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其次,企业要制定详细的人员招聘、培训、晋升等计划,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提前制定招聘计划,明确招聘的岗位、人数、要求等,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招聘,吸引优秀人才。同时,企业要建立人才储备库,对潜在的人才进行跟踪和培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补充人才。

(三)优化招聘与选拔机制

中小企业应拓宽招聘渠道,除了传统的网络招聘、人才市场等渠道外,还应积极开展校园招聘、人才推荐、社交媒体招聘等多种渠道,扩大人才来源。同时,企业要明确招聘标准,注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岗位匹配度,不仅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还要关注其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

在选拔过程中,企业应采用科学的面试方法和评估工具,如结构化面试、行为面试、心理测试等,全面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和潜力。此外,企业要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杜绝任人唯亲等现象,为优秀人才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

(四)完善培训与开发体系

中小企业应加大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首先,企业要根据员工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为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应包括专业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等多个方面。其次,企业要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学习、实践锻炼等,提高培训的效果。例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讲座,邀请行业专家或内部优秀员工进行授课;也可以选派员工参加外部培训课程,拓宽员工的视野和知识面。

(五)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确保考核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考核指标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相结合,注重对员工工作成果和工作过程的考核。同时,企业要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除了物质激励外,还要注重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合理调整薪酬水平,完善薪酬结构,设立绩效奖金、项目奖金等激励方式。精神激励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表彰奖励、晋升机会、荣誉称号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员工绩效和企业竞争力,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应持续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玲.管理创新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探究——以水暖卫浴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9).

[2]高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动关系管理问题与优化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