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公路养护质量动态评估体系与预警机制研究
兰兴隆
宁夏公路管理中心银川分中心 宁夏银川市 750021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公路网络的迅猛扩张,公路里程数持续攀升,公路维护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以往依赖于人工判断和经验积累的维护评估方式,面临周期长、数据缺失、结论主观等多重局限,难以契合当下对精细化管理及智能化的高要求。大数据技术,凭借海量数据、多样类型及快速处理的能力,能够有效分析并深入挖掘公路维护数据,为评估与预警机制开辟新路径。建立依托大数据的公路维护评估系统及预警流程,可实现对维护质量的即时监控,迅速识别并应对潜在隐患,进而增强维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效率。
二、大数据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优势
(一)数据全面性
公路养护涉及道路结构、交通流量、环境条件等多方面信息。大数据技术能够整合公路设计施工资料、日常养护记录、交通流量监测数据、气象环境数据、卫星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全面反映公路的运行状态和养护需求。例如,通过分析交通流量数据和气象数据,可以了解不同季节、不同交通负荷下公路的损坏规律,为养护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二)实时性与动态性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可实时采集公路路面状况、桥梁结构健康状态等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大数据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处理这些实时数据,实现对公路养护质量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相比传统定期巡查的方式,大数据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公路病害的早期迹象,为及时采取养护措施争取时间。
(三)精准性与预测性
大数据分析能够挖掘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对公路养护质量进行精准评估,并预测公路病害的发展趋势。例如,通过分析历史养护数据和路面检测数据,建立路面损坏预测模型,提前预测路面可能出现的裂缝、坑槽等病害,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计划,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基于大数据的公路养护质量动态评估体系构建
(一)数据采集与整合
数据来源:公路养护质量评估所需数据主要包括公路基础数据(如公路等级、设计标准、路面结构类型等)、养护历史数据(养护时间、养护内容、养护费用等)、实时监测数据(路面平整度、车辙深度、破损率、桥梁结构应力等)、交通环境数据(交通流量、车辆荷载、气象条件等)。
数据采集技术: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如利用激光平整度仪、探地雷达等设备采集路面状况数据;通过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获取桥梁结构的实时数据;借助交通流量监测设备和气象站收集交通和环境数据。同时,建立数据传输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及时上传至大数据平台进行存储和管理。
数据整合: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集成,消除数据中的干扰和冗余信息,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构建公路养护大数据数据库。通过数据整合,实现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联和共享,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估提供基础。
(二)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指标选取原则: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选取能够准确反映公路养护质量的指标。科学性要求指标符合公路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全面性确保指标涵盖公路养护的各个方面;可操作性保证指标数据易于获取和计算;动态性使指标能够适应公路养护质量变化的特点。
具体指标:构建包含路面使用性能指标(路面平整度、车辙深度、破损率等)、桥梁结构安全指标(桥梁承载能力、结构裂缝、位移变形等)、沿线设施完好指标(标志标线清晰度、护栏完整性、排水设施畅通性等)、交通运行安全指标(交通事故率、交通拥堵情况等)的评估指标体系。每个指标根据公路等级和使用要求设定相应的标准值。
(三)评估模型构建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结合加权平均法构建公路养护质量综合评估模型。通过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和规定,确定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构建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判断矩阵的
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在评估时,根据各指标的实际检测值和权重,计算公路养护质量综合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养护质量越好。
四、基于大数据的公路养护质量预警机制构建
(一)预警阈值设定
根据公路养护质量评估指标的标准值和历史数据,结合公路的使用年限、交通流量等因素,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设定预警阈值。预警阈值分为三级,即轻度预警、中度预警和重度预警。例如,对于路面破损率指标,当实际值超过标准值的 5% 时,设定为轻度预警;超过 10% 时,设定为中度预警;超过 20% 时,设定为重度预警。
(二)预警分级与响应
当公路养护质量评估结果达到预警阈值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轻度预警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向养护管理人员发出提示,提醒加强日常巡查;中度预警要求养护部门制定专项养护计划,及时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重度预警则需立即组织抢修,确保公路安全畅通。同时,建立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对预警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根据处理结果调整预警阈值和养护策略。
(三)预警信息发布与共享
利用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将预警信息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公路管理部门、养护单位、交通执法部门等,实现信息共享。同时,通过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公路路况预警信息,方便公众出行。
五、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况
选取某省一条干线公路作为研究对象,该公路全长 200 公里,运营时间已达 10 年,交通流量较大。通过在公路沿线安装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采集路面、桥梁、沿线设施等相关数据,并将数据接入大数据平台。
(二)评估与预警实施
采用套动态构建的评估体系与预警机制,针对公路养护质量实施了全面评估及预警流程。经过细致分析,结果显示某些公路路段的路面平整度指标已逼近中度预警的临界值,同时,桥梁的部分区域检测到了轻微裂痕现象。基于这些评估发现,我们迅速发布了轻度预警通知,旨在提醒养护团队增加巡查频次,加强监控。随后养护部门积极响应预警信号,制定了针对性的路面预防性维护计划及桥梁修复策略,这一系列举措有效遏制了潜在病害的进一步恶化趋势。
(三)应用效果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公路养护质量动态评估及预警系统后,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得以迅速洞察公路养护的实际状况,预先规划并执行养护作业,有效遏制了公路病害的发展,进而延缓了公路老化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此外,该系统还促进了养护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减了养护成本,显著提升了公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六、结论
大数据技术在公路维护管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借助构建的数据采集与集成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达成了公路维护质量的动态且精确的评价。该体系内含的预警功能能够有效识别并应对潜在问题,确保及时处理。具体案例充分验证了这一体系的有效性,不仅促进了维护管理水平的提升,还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展望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数据技术和分析手段的优化,旨在进一步提升评估与预警的精确度,以推动该领域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田海铖,沙晓东,崔亚雷.公路日常养护质量扁平化高效监管平台构建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25,40(03):56-58.
[2]赵佳俊.公路沥青路面质量分析及养护方案制定[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5,15(12):131-134.
[3]王凯.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5,46(04):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