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路径规划的动态避障算法与分布式控制系统开发

作者

蒋振

身份证号 231027197609150638

一、引言

随着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复杂的工业生产场景中,单台机器人往往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多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柔性制造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汽车焊接生产线、电子产品组装等领域,多台机器人协同完成复杂任务,显著提升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产品质量 。

然而,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过程中,作业环境通常存在动态障碍物(如移动的运输设备、其他机器人等),且各机器人之间需要避免相互碰撞,这对路径规划中的动态避障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为实现多机器人高效协同,传统集中式控制系统面临计算负担重、灵活性差等问题,亟需开发分布式控制系统 。因此,研究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路径规划的动态避障算法与分布式控制系统开发,对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面临的挑战

(一)动态避障难题

在工业生产现场,障碍物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机器人需要实时感知环境信息,并快速规划出安全、高效的避障路径 。传统的静态路径规划算法难以应对动态环境,而现有的动态避障算法在计算效率、路径优化程度以及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例如,在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时,既要避免与动态障碍物碰撞,又要防止机器人之间相互干扰,这增加避障算法设计的复杂性。

(二)协同控制困难

多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需要精确的任务分配和协调控制。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系统中,中央控制器负责处理所有机器人的信息和任务指令,随着机器人数量增加,中央控制器的计算和通信负担加重,系统响应速度变慢,且一旦中央控制器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 。此外,不同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上存在差异,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高效协同控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动态避障算法研究

(一)算法设计思路

动态避障算法的设计需综合考虑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和实时决策。首先,利用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实时获取作业环境信息,包括障碍物的位置、形状、运动速度和方向等 ;然后,基于环境信息构建动态环境模型;最后,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在动态环境模型中搜索安全、高效的避障路径,并根据环境变化实时调整路径 。

(二)改进的动态避障算法

1.结合强化学习与人工势场法

人工势场法是常用的避障算法,但存在局部极小值等问题。将强化学习与人工势场法相结合,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不断学习最优的避障策略,调整人工势场的参数,克服局部极小值问题 。机器人在每次避障过程中,根据环境反馈获得奖励或惩罚,逐步优化避障行为,提高避障效率和成功率。

2.基于快速探索随机树(RRT)的改进算法

RRT 算法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快速搜索能力,但生成的路径往往不够平滑。对 RRT 算法进行改进,引入路径优化策略,如通过路径剪枝去除冗余节点,利用样条曲线拟合对路径进行平滑处理 。同时,结合环境预测信息,提前规划路径,使机器人在面对动态障碍物时能够更及时地做出反应。

四、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分布式控制系统开发

(一)系统架构设计

在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这一架构主要由四个层次构成,分别是感知层、通信层、控制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负责采集机器人自身的状态信息以及作业环境中的相关信息;通信层负责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确保机器人之间以及机器人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能够顺畅地进行传输;控制层由多个本地控制器构成,每个控制器都专门负责控制一台机器人,它们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信息进行自主决策;应用层则为用户提供一个操作界面,通过这个界面,用户可以下达任务、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以及进行系统管理等操作。

(二)关键模块实现

1.通信网络设计

在通信网络的设计上,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例如 5G、Wi-Fi)与有线通信技术(例如以太网)相结合的方式,以此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为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可靠性,设计一套高效的通信协议。为进一步减少通信延迟和避免数据冲突,采用分布式通信策略,这样机器人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互,而无需依赖中央控制器进行数据转发。

2.任务分配与协同控制

在任务分配与协同控制方面,基于合同网协议等分布式任务分配算法,实现多机器人任务的合理分配。各个机器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任务需求,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任务竞标,从而完成任务分配。在协同控制方面,设计协同控制算法,使得机器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实时协调各自的动作,有效避免相互碰撞,从而确保协同作业的顺利进行。

五、案例分析

在某汽车零部件装配车间,部署基于上述动态避障算法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多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系统 。在装配过程中,车间内存在移动的物料运输车等动态障碍物。通过采用改进后的动态避障算法,这些工业机器人能够迅速识别并避开这些动态障碍物。它们能够实时地对环境进行感知,并根据障碍物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快速地规划出一条既安全又高效的路径。同时,分布式控制系统在这一作业系统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协调多台机器人之间的作业,确保它们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通过智能的任务分配机制,系统能够根据每台机器人的状态和位置,合理地分配任务,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冲突。此外,系统的响应速度非常快,能够即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保证了生产流程的顺畅进行。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多机器人之间的高效协同,任务分配合理,系统响应速度快,生产效率相比传统系统提高 30% ,验证算法和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六、结论与展望

本论文研究的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路径规划动态避障算法与分布式控制系统,有效解决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中的动态避障和协同控制难题,通过案例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未来在动态避障算法方面,需提高算法在极端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在分布式控制系统方面,要加强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扩展性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这些新技术与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进一步融合,有望实现更智能、高效的协同作业模式,推动智能制造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烨,王学武,顾幸生.多工位、多机器人焊接任务分配与路径规划[J/OL].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2[2025-05-31].https://doi.org/10.14135/j.cnki.1006-3080.20241225001.

[2]吴应,武越,张凯,等.面向受限工业环境的移动检测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方法[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25,44(03):47-52+59.

[3]仪凌霄,黄永裕,潘斯宁,等.基于改进 RRT 算法的工业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J].机械工程师,2025,(02):1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