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分阶段护理模式对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研究
黄潇
谷城县人民医院 眼耳鼻喉科 湖北省 441700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长期炎症反应,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成为改善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手术本身及其围术期管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1]。在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和最终治疗效果,传统的护理方法往往侧重于术后护理,而忽视了术前准备及术中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分阶段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全面系统的护理策略,逐渐受到关注,该模式强调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阶段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优化患者的生理状态,减轻焦虑情绪,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并促进术后恢复[2]。本研究旨在评估分阶段护理模式对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4 年1 月\~12 月80 例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均知情同意。观察组男/女 =23/17 ,年龄 25\~6
)岁;对照组男/女 =22/18 ,年龄 24\~63( 44.35±4.73 )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房布局及住院流程并在饮食管理方面提供术前禁食指导及术后营养建议;护理人员同步实施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焦虑,术前完成手术器械及用品的准备工作;术后阶段向家属示范协助患者保持适宜体位的技巧并于出院前告知复诊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采用围术期分阶段护理模式,(1)团队组建与评估,成立多学科护理团队,系统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并评估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2)入院宣教与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发放图文手册、模拟操作演示等方式讲解手术原理及安全性,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院内环境与制度;同步开展呼吸训练及正念放松练习以降低术前焦虑,协助完成影像学等辅助检查。(3)术前准备与教育,术前24h 明确禁食要求及手术流程,执行皮肤敏感性测试及鼻腔清洁(如修剪鼻毛),指导家属备齐术后护理用品(如医用护理垫)。协助患者更换手术服、摘除饰品,并督促其按医嘱服用术前药物及排空膀胱。(4)术中监护与术后管理,术中全程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术后即刻评估疼痛程度及麻醉恢复状态,密切观察鼻腔渗血情况;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异常出血体征,定时巡查并反馈异常体征至主治医师;术后 6h 内指导半卧位休息,推荐摄入温凉流质饮食以减少黏膜刺激,辅以局部冷敷抑制咳嗽反射;术后 48-72h 由专科护士行鼻腔填塞物清理,同步指导雾化吸入操作及口腔清洁方法。(5)延续性健康指导,出院前重点宣教自我护理策略,包括防寒保暖、睡眠管理、鼻腔冲洗规范及避免接触污染水源等,明确复诊周期与药物使用要求,强化长期康复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和生理应激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1.0 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行 t∖ 、 χ2 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负性情绪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表1 负性情绪比较( x s ,分)

2.2 生理应激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生理应激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3.讨论
慢性鼻窦炎属于上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以鼻窦黏膜持续性化脓性病变为特征,具有迁延性和高复发率,其发病机制复杂,常见诱因包括鼻息肉形成、急性鼻窦炎干预失效、牙源性病灶扩散及鼻腔内异常钙化沉积等[3]。针对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鼻内镜微创技术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可通过精准切除病灶组织,实现组织修复与功能恢复,但是此类手术的侵入性特质可能诱发患者围术期焦虑、交感神经兴奋等身心应激反应,而患者对病理机制的理解不足可能进一步加剧其心理压力,进而干扰术后恢复进程,所以结合循证医学理念为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设计系统性护理方案,对调节其情绪状态与优化生理应激调控具有关键意义。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成立多学科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增强患者的关注感和支持感,减轻对手术的恐惧和不确定性;采用图文手册和模拟操作演示,提高患者对手术过程的理解,减少未知带来的焦虑。通过呼吸训练及正念放松练习,直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术前焦虑水平;明确告知患者禁食要求、手术流程等信息,增加透明度,减少不确定感和紧张情绪;术后进行及时疼痛评估和麻醉恢复状态监测,指导患者识别异常出血体征,增强患者的安全感,维持积极的情绪状态。观察组护理后的生理应激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入院初期心理干预可促使身体放松,降低血压和心率,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跃;术前清晰传达手术相关信息和流程,减少患者的不确定性和恐惧,间接降低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局部冷敷抑制咳嗽反射,缓解术后不适,减轻因疼痛或不适引发的生理应激反应;专科护士清理鼻腔填塞物并指导雾化吸入操作和口腔清洁方法,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维持较低的生理应激水平。
综上所述,将围术期分阶段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并减轻生理应激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琳琳,傅妍.个性化护理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24, 40(14):118-120.
[2]尤超,胡晓君.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的影响及满意度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4, 39(3):231-233.
[3]吕素蓉.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结合专科健康教育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效果分析[J].西藏医药, 2024, 45(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