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项目式教学路径研究
陈坤霞
华中师范大学宝安附属学校 518000
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情感与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诗词内容、学生背诵记忆为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深入体会古诗词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项目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探索小学语文古诗词项目式教学路径,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传承与弘扬。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容易对古诗词学习产生畏难和厌倦情绪。项目式教学将古诗词学习融入到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项目任务中,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枯燥氛围。通过创设诸如 “ 古诗词中的四季之旅” “ 我为古诗配插画” 等充满趣味性和创意性的项目主题,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古诗词的奥秘。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从 “ 要我学” 转变为 “ 我要学” ,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语文素养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优质资源。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围绕项目任务,需要对古诗词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和创作。在 “ 古诗新唱” 项目里,学生不仅要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还要运用语言知识为诗词重新谱曲、填词,通过朗诵、演唱等形式展现出来。这一系列活动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在品味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过程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全方位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传承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内核。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能够深入挖掘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在 “ 传统节日古诗词探秘” 项目中,学生探究春节、中秋等节日相关的古诗词,了解古代文人在节日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让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依然采用 “ 教师讲解 - 学生记忆”的传统模式。课堂上,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诗词的字面意思、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学生则忙于记笔记、背诵诗词。这种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真正参与到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
(二)学生参与度低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学生在古诗词课堂上往往处于从属地位,缺乏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教学进度的推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理解诗词,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得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参与度不高,难以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价值。
(三)文化挖掘不足
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语言知识教学,如字词解释、句式分析等,而忽视了对诗词背后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解读。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若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文化元素,学生只能停留在对诗词表面意思的理解,无法真正领略古诗词的博大精深,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项目式教学路径策略
(一)项目式教学路径策略的理论基础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它强调通过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古诗词项目式教学需要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理解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念。。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项目式教学路径策略
项目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1. 主题来源
教材内容延伸:从教材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主题,如描写四季的古诗词、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等。例如,以“ 春日古诗词” 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节日文化:结合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选择与节日相关的古诗词。例如,中秋节时,以“ 中秋古诗词” 为主题,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文化主题:围绕某一文化主题展开,如“ 诗中的山水” “ 诗中的友情” 等,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探究古诗词。
2. 主题确定的原则
贴合学生兴趣: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可能对描写动物、植物的古诗词更感兴趣;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对表达情感、抒发抱负的古诗词进行探究。
符合教学目标:主题应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古诗词教学目标相契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传承意识。
具有探究价值:主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拓展性,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例如,“ 古诗词中的节日习俗” 这一主题,学生可以从诗词内容、文化背景、历史演变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项目任务的设计
1. 任务类型
创作类任务:包括古诗词朗诵表演、古诗词绘画创作、古诗词改编故事等。例如,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绘画创作,将诗词中的意境用绘画形式展现出来;或者将古诗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进行写作和表演。
研究类任务:如古诗词文化调研、古诗词鉴赏报告撰写等。例如,组织学生对某一主题的古诗词进行文化背景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或者对某位诗人的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其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
展示类任务:如古诗词朗诵会、古诗词展览、古诗词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2. 任务设计的原则
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低年级学生可以以简单的朗诵、绘画等任务为主;高年级学生可以承担更复杂的创作、研究和展示任务。
综合性:任务设计应综合运用多种语文能力,如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头交流、团队合作等。例如,在“ 古诗词朗诵表演” 任务中,学生需要理解古诗词的意境,通过朗诵表达情感,同时还需要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表演。
趣味性:任务应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将古诗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古诗词项目式教学为古诗词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认识古诗词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剖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构建情境化项目、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实施多元展示评价等教学路径策略,能够有效改善古诗词教学现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推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康艳华. 小学语文古诗词项目式教学策略探究[J]. 教师, 2025, (01): 62-64.
[2]王江曼. 小学语文古诗词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N]. 江苏科技报,2024-10-21 (B07).
[3]孙晓梅. 项目化学习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路径[J]. 天津教育, 2024,(20): 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