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督中风险评估模型在建筑工地事故预防中的应用
马志峰
身份证号:130424199101112937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工地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建筑工地具有人员密集、施工环境复杂、作业危险性高等特点,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安全监督作为保障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准确识别和评估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风险评估模型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建筑工地潜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为安全监督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在事故预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研究风险评估模型在建筑工地事故预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地安全监督现状及风险评估的意义
2.1 建筑工地安全监督现状
建筑工地安全监督面临挑战,部分企业安全意识弱,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安全监督人员不足,专业水平不一,难以有效监督复杂现场。传统监督依赖人工,缺乏科学评估方法,导致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准确,安全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增加了事故风险。
2.2 风险评估的意义
风险评估是对风险事件影响和损失可能性的量化工作。在建筑工地事故预防中,它能全面识别施工风险,分析评价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和危害程度,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风险评估有助于发现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有效预防事故。
三、常见风险评估模型及原理
3.1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在建筑工地风险评估中,首先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风险评估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风险因素,如将建筑工地风险分为人员风险、设备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等准则层,再将各准则层进一步细分 。然后通过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权重 。最后根据权重计算各风险因素的综合得分,评估风险等级 。层次分析法能够将复杂的风险问题层次化、条理化,便于分析和决策,但主观性较强,判断矩阵的构建依赖于专家经验 。
3.2 故障树分析法(FTA)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的分析方法 。以建筑工地某一事故为顶事件,通过对事故原因进行层层分解,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基本原因,构建故障树 。根据故障树中各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估风险大小 。故障树分析法能够清晰地展示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识别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但需要对系统有深入的了解,且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
3.3 贝叶斯网络法
贝叶斯网络是一种基于概率推理的图形化网络,它通过有向无环图来表示变量之间的概率依赖关系 。在建筑工地风险评估中,将风险因素作为节点,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贝叶斯网络 。利用贝叶斯公式,结合先验概率和证据信息,计算各风险因素的后验概率,从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贝叶斯网络法能够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和适应性,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来确定概率参数 。
四、风险评估模型在建筑工地事故预防中的应用过程
4.1 风险识别
运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识别,需要结合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全面收集相关信息 。例如,采用层次分析法时,通过专家咨询、现场调研等方式,确定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利用故障树分析法,从已发生的事故案例或可能出现的事故情景出发,逆向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识别潜在风险 。贝叶斯网络法则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确定网络中的节点和边,识别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系统、全面地识别建筑工地存在的风险因素 。
4.2 风险分析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层次分析法通过计算各风险因素的权重,确定其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从而对风险进行排序 。故障树分析法通过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概率,量化评估风险大小 。贝叶斯网络法则根据后验概率,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分析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风险分析,能够明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和风险等级,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
4.3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因素,优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如加强人员培训、更换老化设备、改善施工环境等 。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判断措施是否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等级 。例如,通过贝叶斯网络法可以模拟采取某项控制措施后各风险因素概率的变化,评估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定期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根据施工进度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 。
五、风险评估模型应用的案例分析
5.1 案例概况
某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在施工初期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为有效预防事故发生,项目组引入风险评估模型对施工现场进行风险评估 。
5.2 风险评估过程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人员风险、设备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四个准则层的风险评估模型 。邀请行业专家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打分,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得出人员违规操作、设备老化、高空作业环境复杂、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为主要风险因素 。利用故障树分析法,以 “ 高处坠落事故” 为顶事件,构建故障树,分析得出防护设施缺失、人员未系安全带、安全检查不到位等是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 。运用贝叶斯网络法,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构建贝叶斯网络,评估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相互影响 。
5.3 实施效果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项目组制定了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定期检修和更换设备、完善高空作业防护设施、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从原来的每月 3 - 5 起下降至每月 0 - 1 起,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
六、结论
安全监督中风险评估模型在建筑工地事故预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进一步发挥风险评估模型的作用,需要加强数据收集与管理、提高模型的适应性、加强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风险评估模型将在建筑工地安全监督和事故预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保障建筑行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王浩,王嘉悦,高福,等.基于FAHP-TOPSIS模型的浅埋超大跨连拱隧道坍塌风险评估研究[J/OL].湖南交通科技,1-8[2025-05-2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193.U.20250526.1139.004.html.
[2]刘同超.基于粒计算模型的黄河流域河南段城市生态风险评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25,42(03):45-53.
[3]杨卓.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5,(05):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