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何理

身份证号:13010319871012093X

一、引言

现代社会中,电力是经济和生活的重要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对供电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电力系统不稳定可能导致广泛停电,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秩序问题。随着新能源接入、电网扩展和电力市场发展,电力系统运行环境更复杂,稳定性要求更高。因此,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策略非常重要。

二、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背景与重要性

2.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大规模接入电网后,给电力系统的频率、电压稳定带来新的挑战 。同时,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使得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跨区域输电能力显著增强,但也增加了电网运行的复杂性,提高了系统发生连锁故障的风险 。此外,电力市场的开放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对稳定性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2.2 重要性

电力系统稳定性是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基础 。稳定的电力系统能够确保各类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满足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不同领域的用电需求 。对于工业生产而言,电力中断可能导致生产线停滞、设备损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居民生活方面,停电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从社会层面来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保障 。

三、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3.1 电源侧因素

发电机的性能对电力系统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发电机的转子惯性、励磁系统特性、调速系统性能等都会影响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稳定 。例如,发电机转子惯性小,在受到扰动时系统频率容易发生较大波动 。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也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风电、太阳能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其出力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系统功率平衡难以维持,增加了频率和电压控制的难度 。

3.2 电网侧因素

电网的结构和参数对系统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电网的拓扑结构是否合理、线路阻抗大小、变压器参数等都会影响电力的传输和分配 。例如,电网结构薄弱地区容易出现电压崩溃现象 。此外,电网中的故障也是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短路故障、断线故障等可能引发系统振荡,甚至导致系统瓦解 。

3.3 负荷侧因素

负荷的特性和变化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需求随时间变化,若负荷突然增加或减少,会打破系统的功率平衡,引起频率和电压波动 。同时,负荷的类型也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如感应电动机等动态负荷在故障后可能出现失稳现象 。

四、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4.1 时域仿真方法

时域仿真方法是通过建立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数学模型,在时域内对系统进行数值求解,模拟系统在受到扰动后的动态响应 。该方法能够详细地反映系统中各元件的动态特性,可直观地观察系统的暂态过程,如发电机功角变化、电压波动等 。时域仿真方法适用于分析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但计算量大,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 。

4.2 频域分析方法

频域分析方法是将电力系统的动态方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等方法转换到频域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如特征值、阻尼比等,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该方法能够快速地分析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找出影响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 。频域分析方法计算速度快,但对系统模型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且难以反映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

4.3 能量函数法

能量函数法是基于能量守恒原理,通过构造系统的能量函数,分析系统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能量变化,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该方法能够直接给

出系统稳定的判据,对于分析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具有独特优势 。能量函数法适用于简单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但在复杂系统中,能量函数的构造较为困难 。

五、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策略

5.1 自动发电控制(AGC)

自动发电控制是一种通过调节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输出,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和区域间联络线功率平衡的控制策略 。AGC 系统根据系统频率偏差和联络线功率偏差,自动调整发电机组的出力 。当系统频率下降时,AGC 系统增加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输出;当频率上升时,则减少出力 。AGC 能够快速响应系统负荷变化,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

5.2 自动电压控制(AVC)

自动电压控制通过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无功补偿装置等设备,维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 。AVC 系统实时监测系统各节点的电压,根据电压偏差自动调整无功功率的分布 。例如,当节点电压低于设定值时,AVC 系统控制无功补偿装置投入运行,增加无功功率供应,提高电压水平 。AVC 能够有效改善系统的电压质量,提高系统的静态和暂态稳定性 。

5.3 广域测量系统(WAMS)与稳定控制

广域测量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各节点电压和线路电流相量的同步测量 。WAMS 能够实时获取系统的动态信息,为稳定性分析和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基于WAMS 的稳定控制系统可以快速检测系统的故障和扰动,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如切机、切负荷等,防止系统失稳 。

六、案例分析

6.1 案例概况

某区域电网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由于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较大,加上负荷快速增长,导致系统频率和电压出现较大波动,存在稳定性风险 。

6.2 控制策略应用

该电网应用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策略 。AGC 系统根据频率偏差,快速调整火电机组的有功功率输出,维持系统频率稳定 。AVC 系统实时监测各节点电压,控制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装置和变压器分接头,提高电压水平 。同时,利用广域测量系统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为控制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

6.3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控制策略,该区域电网在用电高峰期间保持了频率和电压的稳定,未发生稳定性事故 。系统频率波动范围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各节点电压合格率显著提高,保障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

七、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众多,涵盖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等多个方面 。时域仿真、频域分析等稳定性分析方法为深入了解系统稳定特性提供了有效手段 。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等控制策略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

7.2 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应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特性的研究,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加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和控制策略的研究力度,开发更加先进、有效的分析工具和控制技术 。完善电力系统的监测和保护装置,提高系统对故障和扰动的快速响应能力 。

参考文献

[1]夏爱标.基于同步相量测量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14(12):285-287.

[2]杨毅.含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2024,(S2):334-336+339.

[3]朱斌,胡威.基于同步相量测量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分析[J].电工技术,2024,(S2):48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