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作者

张文萱

南京市软件谷小学 210000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必学科目,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各个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技术热浪之下,发挥人工智能价值、作用,赋能课堂教学,是现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探究的一项课题。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数字化素养,有意识地将其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彰显语文教学温度。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达成上述目标呢?以下提出三点建议:

一、制作数字人说话视频,介绍背景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着学生语言、思维以及审美等素养的发展。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要想保证质量和成效,就必须要在背景知识的介绍上花费心思,为学生后续深入探究做好铺垫[1]。具体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经验有限,如若直接讲述文本内容,不仅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还难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理解。这个时候,背景知识的引入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它包含了人物、事件、地点、历史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化文本内涵、意义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达到强化思维品质、提高审美情趣的效果。在介绍背景知识时,教师可以尝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制作数字人说话视频,让“作者”开口说话[2]。与传统的口头讲述相比,这种图文并茂的介绍方式显然更具吸引力,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暮江吟》这一课为例,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上任杭州刺史途中所作的风景诗,勾勒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弯月初升、珍珠晶莹四幅画作,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喜爱、赞美之情。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利用“豆包”生成“白居易”图像,再用“即梦”这一软件导入图像,输入“白居易”要说的话,生成“白居易”数字人说话视频,让“白居易”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大家好,我是白居易,唐朝人,这首诗是我在上任杭州刺史的途中写的……”这样的介绍方式新鲜、有趣,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快速进入状态,深入探究古诗,对其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等形成更加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打造AI 教育智能体,促进智能对话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课本以及教师的讲授来获取知识信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可以转变思路,通过智能软件的应用,为学生构建更加真实、有趣的语文课堂,优化学习环境,让学生切实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更加喜欢和热爱语文这门学科。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教育智能体,直观呈现文本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引领学生乘坐时光飞船,跨越时空,与人物交流、对话。这样的方式更加新颖,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文本内涵的感知[3]。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一课为例,这节选自外国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就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片段进行了讲述,彰显了主人公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对鲁滨逊这一人物的心理动向、经历非常感兴趣,甚至主动询问教师相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通过“豆包”制作“鲁滨逊”智能体形象,并与数字化教学设备相连接,鼓励学生向“鲁滨逊”提问。如,学生可以询问:“刚开始到荒岛时,你是否感到恐惧、害怕?后悔自己的决定吗?是否会想念亲朋好友呢?”此时,“鲁滨逊”会自动搜集资源库,给出相应的答复。试想,当学生能与书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时,他们的学习体验将达到何种全新的境界?答案不言而喻。

三、巧妙运用人工智能助手,获取学习资源

一个班级往往有几十名学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成长发展中,源于不同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能力、特征等往往存在鲜明的差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以往“一刀切”的做法,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对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点拨,让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实现良好的发展。但是,因班级人数较多,而教师往往只有一人,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是陷入困境。此时,人工智能助手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关键了[4]。教师可以将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需求,向智能助手“求助”,获取个性化学习资源,从而拓展学习阵地,满足自身学习需求。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猎人海力布》这一课为例,这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叫海力布的猎人为了拯救乡亲,不惜牺牲自我,变成石头的故事。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许多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对民间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中,通过智能设备打开“DeepSeek”“豆包”“腾讯元宝”等助手,向其分享自己的需求,如“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你能为我推荐一些合适的读物吗?请说明推荐理由”等。这样,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其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助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要从我做起,积极接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并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以此为利器,改革、创新语文教学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形式,为学生打造更具智能化、现代化气息的语文课堂,让其踊跃投入进来,实现知识、技能以及素养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孝施. 以数字化让小学语文课堂“生花”——互动式课堂的构建与研究[J].新班主任,2024,(36):55-56.

[2]李晓玲. 数字技术赋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路径与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4,(24):137-139.

[3]王思艺. “学”中趣体验,“用”中巧赋能,“评”中真反馈——人工智能助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实践 和思考[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3,(11):45-48.

[4]陈子贤. 基于信息化、数字化视野语文教学新样态[J].家长,2023,(29):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