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中高温环境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

许新伟

身份证号:130402198009182000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给建筑施工带来了诸多挑战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发展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性能会发生显著变化,水泥水化反应速率、水分蒸发速度、混凝土收缩等因素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干扰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 。若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威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深入研究建筑施工中高温环境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温环境下建筑施工的特点与现状

2.1 高温环境特点

高温环境具有气温高、湿度低、太阳辐射强等特点 。在夏季高温季节,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 35C 以上,甚至超过 40C 。高温会加速水分蒸发,使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同时强烈的太阳辐射会直接作用于混凝土表面,加剧混凝土温度升高 。此外,高温环境下昼夜温差较大,也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影响 。

2.2 建筑施工现状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建筑施工,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高温导致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加快,工作性变差,增加了施工难度 。同时,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过快,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若混凝土强度发展受到影响,达不到设计要求,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目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高温环境下施工时,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

三、高温环境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机制

3.1 对水泥水化反应的影响

水泥水化反应是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基础,而高温会显著影响水泥水化反应进程 。在高温条件下,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加快,早期水化热释放迅速,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 。虽然早期快速的水化反应能使混凝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强度,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水泥颗粒表面迅速形成水化产物外壳,阻碍水分进一步进入颗粒内部,使水泥水化反应不完全 。这将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导致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缓慢,甚至强度降低 。此外,高温还会改变水泥水化产物的组成和结构,使水化产物的晶体结构不够致密,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

3.2 水分蒸发的影响

高温环境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加快 。当水分蒸发速度大于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的速度时,混凝土表面会因失水而干燥,导致水泥水化反应缺水无法持续进行,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发展 。同时,表面失水会使混凝土表面收缩,而内部混凝土由于含水量相对较高,收缩较小,这种内外收缩不均匀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裂缝的出现不仅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为有害介质的侵入提供通道 。

3.3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高温会加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高温环境下,这两种收缩作用更为明显 。干燥收缩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导致体积减小,高温加速了水分蒸发,使干燥收缩加剧 。温度收缩是因为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体积会收缩,高温环境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随后的降温过程中温度变化幅度增大,导致温度收缩增大 。过大的收缩变形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引发裂缝,破坏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

四、高温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发展的试验研究与案例分析

4.1 室内试验研究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开展室内试验 。选取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分别在常温( 20C±2C )和高温( 40C±2C )环境下进行养护 。在不同龄期(1 天、3 天、7 天、28 天)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并观察试件表面裂缝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 1 天和 3 天的强度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常温环境,但 7 天和28 天的强度增长幅度小于常温环境 。高温环境下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在早期就出现了明显的塑性收缩裂缝,而常温环境下的试件裂缝较少 。

4.2 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某高层建筑在夏季高温期间进行混凝土施工,由于未采取有效的高温防护措施,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出现大量塑性收缩裂缝 。经检测,部分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工期 。而另一建筑工程在高温施工时,采取了一系列高温防护措施,如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加强养护等 。该工程混凝土构件强度发展正常,未出现明显的裂缝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 。通过对比两个案例,进一步验证了高温环境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以及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

五、高温环境下混凝土强度控制的应对措施

5.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高温环境下,可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来改善混凝土性能 。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增加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延缓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减少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同时,选择缓凝型减水剂,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减少坍落度损失,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此外,还可适当增加粗骨料用量,减少细骨料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

5.2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是减少高温对混凝土影响的重要措施 。可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对骨料进行遮阳降温处理,避免暴晒 。在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罐车进行隔热处理,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升高 。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尽量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施工 。

5.3 加强混凝土养护

加强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关键 。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土工布等保湿材料,减少水分蒸发 。采用洒水养护、喷雾养护等方式,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内部降温措施,如埋设冷却水管,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少温度应力 。此外,还可采用养护剂养护,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水分蒸发,延长养护时间 。

六、结论

建筑施工中高温环境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着显著影响,通过影响水泥水化反应、加速水分蒸发和加剧混凝土收缩等机制,干扰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导致混凝土出现强度不足、裂缝等质量问题 。为保证高温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发展,应采取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加强混凝土养护等应对措施 。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高温环境对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重视高温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 。

参考文献

[1]夏伟,赵靖,陈涛,等.碳化硅改性混凝土高温作用后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5,52(04):20-24.

[2]梁炯丰,胡子怡,何春锋,等.高温后锂渣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混凝土,2025,(03):98-101+107.

[3]於林锋,郭玮,颜彦,等.乏燃料临时干式贮存混凝土模块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劣化规律[J].建筑科技,2025,9(02):40-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