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环境下输配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王婷婷
身份证号:130983199009031146
一、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传统电网在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电力系统,以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与电力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具备高度智能化、互动化、自愈化的特点,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输配电环节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纽带,连接发电侧与用电侧,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智能电网环境下,输配电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新型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输配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
二、智能电网与输配电技术发展背景
2.1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与管理 。它能够实时感知电力系统各环节的运行状态,通过智能决策和控制,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智能电网具有自愈能力,可快速检测、诊断和隔离故障,减少停电时间和范围;具备与用户的双向互动功能,用户能够参与电力系统的运行调节,实现需求侧管理 ;同时还能兼容大量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的接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 。
2.2 输配电技术发展背景
传统输配电技术在面对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复杂用电需求变化时,逐渐难以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 。一方面,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接入电网后会对输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用电负荷的不断增长,对输配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电压稳定性、谐波抑制等 。为适应智能电网发展需求,输配电技术必须不断创新和升级 。
三、智能电网环境下先进输配电技术
3.1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参数或网络结构进行灵活快速调节,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输电能力的技术 。其核心设备包括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等 。SVC 通过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调节无功功率输出,维持系统电压稳定;STATCOM 利用电压源换流器,能够快速、连续地调节无功功率,具有响应速度快、调节范围广等优点;TCSC 通过改变串联电容的容抗,调节线路潮流分布,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提高电网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优化潮流分布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广泛应用于长距离输电、区域电网互联等场景 。
3.2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HVDC)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进行传输,在受端再将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的输电方式 。与传统交流输电相比,高压直流输电具有输电距离长、输电损耗小、输送容量大、不存在稳定问题等优势 。其主要设备包括换流站、直流输电线路、平波电抗器等 。在智能电网中,高压直流输电可实现大规模电力的跨区域输送,促进清洁能源的远距离消纳 。例如,我国的西电东送工程,通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西部的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输送到东部负荷中心,有效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此外,高压直流输电还可用于异步电网互联,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3.3 配电自动化技术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主站、子站、终端设备以及通信网络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如馈线终端单元(FTU)、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等,实时采集配电线路和设备的运行数据,并上传至主站 。主站通过分析处理数据,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 。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缩短故障停电时间,降低人工巡检成本,提升电能质量 。在城市配电网中,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使供电可靠性达到 99.99% 以上 。
3.4 智能配电变压器技术
智能配电变压器集成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如油温、绕组温度、负载率等参数 。通过内置的智能芯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变压器的自动调压、故障预警等功能 。当变压器出现异常时,智能配电变压器可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智能配电变压器还可与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该技术提高了变压器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
四、应用案例分析
4.1 某区域电网柔性交流输电应用案例
案例概况:某区域电网由于输电线路较长,负荷分布不均,导致电网电压稳定性差,输电能力受限 。为解决这些问题,该区域电网引入了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安装了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 。
应用过程:在关键节点安装 STATCOM 设备,通过实时监测电网的电压和无功功率变化,自动调节无功功率输出 。当电网电压降低时,STATCOM 快速注入无功功率,提升电压水平;当电压过高时,吸收无功功率,稳定电压 。同时,STATCOM 还能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 。
实施效果:应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后,该区域电网的电压合格率从原来的 92% 提高到 98% 以上,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提升了 20% ,线路损耗降低了 15% ,有效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4.2 某城市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应用案例
案例概况:某城市配电网原有的人工巡检和故障处理方式效率较低,供电可靠性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提升配电网运行水平,该城市实施了配电自动化改造工程 。
应用过程:在配电网中部署大量的 FTU、TTU 等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构建了覆盖整个配电网的通信网络 。同时,建设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FTU 迅速检测到故障信号,并上传至主站,主站通过故障定位算法快速确定故障位置,自动遥控开关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 。
实施效果:配电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后,该城市配电网的故障平均修复时间从原来的 2 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以内,供电可靠性达到 99.992% ,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减少了 90% 以上,极大地提升了供电服务质量 。
五、结论
智能电网环境下,输配电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柔性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配电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输配电系统的性能 。通过实际案例可以看出,这些技术在提高电网稳定性、供电可靠性、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需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安全防护和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输配电技术持续发展,为智能电网建设和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参考文献
[1]吴舒俐.基于 PLC 的电力输配电线路故障排除技术研究[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5,(04):105-107.
[2]施陆,张谕辰.智能输电线路中的在线监测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5,42(02):226-227.
[3]常向尚,关玉荣.智能化技术在提升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0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