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造价大数据平台构建:数据治理、指标库开发与智能询价系统

作者

李朝卿

身份证号:130533199002044037

一、引言

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作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依赖人工收集、整理数据,存在数据分散、更新不及时、共享困难等问题,导致造价估算偏差大、成本控制难度高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工程造价管理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构建工程造价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治理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开发指标库实现数据标准化管理,搭建智能询价系统提升价格信息获取效率,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助力建筑企业提升竞争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程造价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治理

2.1 数据治理体系架构

数据治理体系架构涵盖组织架构、制度流程、技术工具三个层面。在组织架构上,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造价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组成的数据治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数据治理战略和决策;设立数据管理部门,承担数据采集、清洗、存储等具体工作。制度流程方面,建立数据标准规范,统一数据格式、编码规则;制定数据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和责任主体;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技术工具上,采用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如 Hadoop、Spark 等,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存储与分析;运用数据治理工具,对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2.2 数据治理实施流程

数据治理实施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共享与应用四个环节。数据采集阶段,通过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供应商等合作,多渠道获取工程造价相关数据,包括工程定额、材料价格、人工成本、项目案例等;利用物联网、BIM 等技术,实时采集施工现场数据。数据清洗环节,运用数据过滤、异常值处理、重复数据删除等技术,去除噪声数据,提高数据质量。数据存储与管理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湖,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运用元数据管理、数据血缘分析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可追溯和有效管理。数据共享与应用通过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工程造价指标库开发

3.1 指标库分类

工程造价指标库按照功能可分为基础指标库、综合指标库和专项指标库。基础指标库包含人工、材料、机械等基础要素的价格指标,以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定额等基础数据;综合指标库整合不同类型工程项目的单方造价、造价构成比例等综合性指标;专项指标库针对特定专业或工程类型,如市政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建立专项造价指标。

3.2 指标库构建方法

指标库构建首先要确定指标体系,根据工程造价管理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指标。然后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从数据治理环节获取的大量数据中筛选出符合指标要求的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接着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指标值。最后建立指标库管理系统,实现指标的录入、更新、查询、分析等功能,方便造价人员使用。例如,通过对历史项目数据的分析,计算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建筑的单方造价指标,纳入综合指标库,为新项目造价估算提供参考。

四、智能询价系统建设

4.1 系统功能

智能询价系统具备价格信息采集、智能匹配、价格预测等功能。价格信息采集模块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自动抓取各大建材网站、供应商平台的材料价格信息;与供应商建立数据接口,实时获取最新价格。智能匹配模块根据用户输入的材料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在海量价格信息中快速匹配出最符合要求的价格数据。价格预测模块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模型,结合市场供需关系、政策变化等因素,对材料价格走势进行预测,为造价估算和成本控制提供前瞻性信息。

4.2 技术实现

智能询价系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采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对采集到的海量价格信息进行高效存储;运用数据挖掘算法,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人工智能方面,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用户输入的查询语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不断优化智能匹配模型,提高匹配准确率;借助深度学习模型进行价格预测,提升预测精度。同时,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五、实际案例分析

5.1 案例概况

某大型建筑企业为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构建了工程造价大数据平台,涵盖数据治理、指标库开发与智能询价系统。该企业每年承接多个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涉及住宅、商业、公共建筑等领域。

5.2 平台应用

在数据治理方面,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整合了内部项目数据、外部市场数据等多源数据,数据质量显著提高。指标库开发完成后,涵盖了各类工程项目的造价指标,为项目前期估算、成本控制提供了准确依据。智能询价系统上线后,实现了材料价格信息的实时获取和智能匹配,以往人工询价需要花费数天时间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3 应用效果

通过工程造价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该企业工程造价估算准确率提高了20% ,成本控制偏差率降低了 15% ,每年节约工程造价管理成本约 500 万元。同时,平台的应用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项目投标中能够更精准地报价,中标率有所提升。

六、结论

工程造价大数据平台的构建,通过数据治理、指标库开发与智能询价系统建设,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数据治理实现了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指标库开发为造价估算和成本控制提供了标准化参考;智能询价系统提高了价格信息获取效率和准确性。实际案例表明,该平台能够显著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在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大数据平台,拓展其应用场景,推动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锦全.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方法[J].工程造价管理,2024,35(06):39-43.DOI:10.19730/j.cnki.1008-2166.2024-06-039.

[2]朱胜.陆路交通工程机电系统造价大数据平台研发及应用[J].铁道标 准设计,2025,69(03):229-237.DOI:10.13238/j.issn.1004-2954.202408040001.

[3]高观浩,王雨佳,黄佳雯,等.电力工程造价精准管控大数据平台构建研究[J].建筑经济,2023,44(S2):270-274.DOI:10.14181/j.cnki.1002-851x.2023S2270.

[4]孟淼.构建大数据平台服务定额与造价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3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