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胡永

身份证:152625198905194518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概述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的路面结构形式,它由沥青、集料、矿粉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这种路面具有诸多优点,如行车舒适性高、噪音低、维修方便等。其表面平整,能提供良好的抗滑性能,保障行车安全;同时,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够有效适应地基的变形,减少路面裂缝的产生。此外,在养护维修方面,相比其他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局部修复更为便捷,可快速恢复道路的使用功能,因此在各级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1 施工准备阶段

2.1.1 基层验收与处理

基层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层,其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整体性能。对于新建基层,需进行严格的验收与处理。采用全断面激光平整度仪检测基层平整度,确保路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为后续沥青面层的铺筑提供良好的基础[1]。同时,通过灌砂法测定压实度,保证基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此外,对基层的裂缝密度进行控制,应将其控制在 3m/100 ㎡以内,对于裂缝超标的基层,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灌缝、局部挖补等,以防止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影响路面质量。

2.1.2 材料选择与检验

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路 标号应根据项目所在气候分区(高温、低温、雨量)及交通荷载等级综合选定 载交通路段,宜采用 SBS 改性沥青(PG76-22),这种沥青具有较好 的交通和环境条件。粗集料应采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硬质石材 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矿粉须采用石灰岩磨制,其细度和化学成 的粘结性能。在材料进场前,需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2]。

2.2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与拌和

拌和是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关键环节,应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和时间。 不同类型的沥青和集料对拌和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应根据沥青的粘温曲线 最佳拌和温度。在拌和过 ,要确保沥青和集料充分混合,使沥青均匀地裹覆在集料表面。同时,要控 好拌和时间,避免过拌或欠拌。过拌可能导致沥青老化,影响混合料的性能;欠拌则会使沥青与集料粘结不充分,降低路面的质量[3]。

2.2.2 拌和质量的检验与评定

拌和完成后,需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进行检验与评定。主要检验项目包括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含量等。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反映了 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空隙率影响路面的透水性和耐久性,沥青含量则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粘结性能。通过这些指 的检验,可以判断混合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不合格的混合料,应及时调整拌和工艺或进行返工处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合料质量合格。

2.3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采用自卸汽车,车厢应清洁、光滑,并涂刷一层隔离剂,防止混合料粘附在车厢上。在运输过程中,要用篷布覆盖混合料,以减少热量散失和防止雨淋。运输车辆的数量应根据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摊铺现场的需求合理安排,确保摊铺机连续摊铺。同时,要控制好运料车与摊铺机的距离,避免碰撞摊铺机或影响摊铺质量[4]。

2.4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摊铺前,应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和湿润,确保表面干净、无杂物。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包括摊铺厚度、平整度、横坡度等参数。摊铺过程中,应保持匀速、连续摊铺,避免中途停顿或变速。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和运输车辆的供应情况确定,一般控制在 2 -6m/min。同时,要注意控制摊铺温度,确保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工作性。

2.5 沥青路面的碾压

2.5.1 碾压温度的控制

碾压温度对沥青路面的压实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碾压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流淌,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碾压温度过低,则沥青的粘度增大,难以压实,容易造成路面空隙率过大,降低路面的耐久性。因此,应根据沥青的种类和气温条件,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初压温度一般不低于 130℃,终压温度不低于 70℃。

2.5.2 碾压遍数与速度的控制

碾压通常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 1 - 2 遍,速度控制在 2 - 3km/h,目的是使混合料初步稳定;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碾压 3 - 5 遍,速度控制在 3 - 5km/h,以进一步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 1 - 2 遍,速度控制在 2 - 3km/h,消除轮迹,使路面平整度达到要求。在碾压过程中,要注意压路机的行驶方向和搭接宽度,确保路面压实均匀。

2.6 接缝处理

2.6.1 横向接缝的处理

横向接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处理不当容易产生裂缝、跳车等质量问题。在每天施工结束时,应在摊铺段末端设置横向接缝。接缝处应切成垂直断面,并涂刷粘层油。下次施工时,先在接缝处铺筑一层热混合料预热,然后进行摊铺和碾压。碾压时,应先用钢轮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再逐渐向新铺层过渡,确保接缝处压实紧密、平整。

2.6.2 纵向接缝的处理

纵向接缝一般采用热接缝,即两台摊铺机前后梯队式作业,同时摊铺相邻两幅混合料,然后一起碾压。对于冷接缝,应在已铺筑好的一侧设置挡板,控制好另一侧的摊铺厚度和坡度。碾压时,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 10 - 15cm,然后压实新铺层,最后跨缝碾压,使接缝处紧密结合。

3 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3.1 裂缝问题

裂缝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质量问题之 主要包括温度裂缝、荷载裂缝和反射裂缝等。为预防裂缝的产生,应合理选择沥青材料,采用改性 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优化路面结构设计,增加基层和底基层的强度和 的质量控制,确保压实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对于已产生的裂缝,应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灌缝、贴缝、罩面等。

3.2 车辙问题

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和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为预防车辙,应选用高温稳定性好的沥青和集料,合理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和空隙率,确保路面具有足够的密实度;加强交通管理,避免超载车辆长时间在路面上行驶。对于已产生的车辙,可采用铣刨重铺或局部修补的方法进行处理。

4 结论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施工准备、混合料生产与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接缝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都直接影响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加强质量检验和监控,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保障公路的安全和畅通。同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公路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涛.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5,6(16):116-11

[2]程涛.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施工技术与要点[J].城市建设,2025,(11):27-29.

[3]程执宁.浅析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25,(05):224-226.

[4]马丽霞.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24,(06):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