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施工合同价款调整条款争议焦点分析与风险防范

作者

秦海涛

身份证号:130625198607210414

一、引言

工程建设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环境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合同价款发生变化。工程施工合同价款调整条款作为明确价款调整条件、方式和程序的重要内容,对平衡发承包双方利益、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市场环境变化、工程变更频繁等原因,价款调整条款往往成为工程施工合同争议的焦点。一旦发生争议,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增加建设成本,还可能损害发承包双方的信誉。因此,深入分析价款调整条款争议焦点,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维护工程建设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施工合同价款调整条款常见争议焦点

2.1 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价款调整争议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战争、政策变化等。在工程施工合同中,虽然通常会约定不可抗力条款,但对于不可抗力的范围界定、损失分担以及价款调整方式,往往存在争议。例如,对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对其是否构成不可抗力的认定标准不一致;在损失分担方面,发承包双方对工程本身的损失、承包人施工设备损坏、停工窝工损失等费用应由谁承担存在分歧;在价款调整上,因不可抗力导致工期延误产生的赶工费用、材料价格上涨等额外成本,合同中若未明确约定调整方式,易引发争议。

2.2 物价波动导致的价款调整争议

建筑材料、人工等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尽管合同中一般会约定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款调整条款,但争议依然频发。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调价范围、调价公式和基准价格确定上。部分合同对哪些材料或费用可纳入调价范围规定不清晰,如辅助材料是否调价存在争议;调价公式的参数选择和计算方法若不合理,可能导致发承包双方利益失衡;基准价格的确定时间和方式不明确,容易使双方对价格波动的起始点产生分歧。

2.3 工程变更导致的价款调整争议

工程变更在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包括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施工工艺变更等。工程变更引发的价款调整争议主要体现在变更程序和价款确定上。一方面,合同中对工程变更的提出、审批、实施等程序约定不明确,导致变更行为随意,事后双方对变更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存在争议;另一方面,变更工程的价款确定缺乏明确依据,对于有适用或类似单价的变更工程,如何套用单价存在争议;对于无适用或类似单价的变更工程,采用何种计价方式确定价款,发承包双方难以达成一致。

2.4 工程量偏差导致的价款调整争议

工程量偏差是指实际完成工程量与合同约定工程量之间的差异。当工程量偏差超过一定幅度时,合同通常会约定对综合单价进行调整。但在实践中,争议主要集中在工程量计算规则、偏差幅度界定和单价调整方法上。不同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对于工程量偏差幅度的界定,合同若未明确约定,双方容易产生分歧;在单价调整方法上,是全部调整还是部分调整,以及调整的比例如何确定,若合同未作详细规定,极易引发价款调整争议。

三、工程施工合同价款调整条款争议风险防范措施

3.1 完善合同条款约定

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前,发承包双方应充分协商,对价款调整条款进行详细、明确的约定。对于不可抗力,应清晰界定其范围,明确损失分担原则和价款调整方式;针对物价波动,合理确定调价范围、调价公式和基准价格;在工程变更条款中,规范变更程序,明确变更工程价款的确定方法;对于工程量偏差,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明确偏差幅度和单价调整方法。同时,合同条款应采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述,避免模糊不清和歧义。

3.2 加强合同履行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承包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加强对工程变更、工程量计量等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审批制度,所有变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变更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规范工程量计量和确认流程,定期对已完工程量进行核实和确认,避免事后争议;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及时收集物价波动信息,按照合同约定的调价方式进行价款调整。

3.3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发承包双方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就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在发生可能导致价款调整的情况时,双方应及时沟通,共同协商确定调整方案;对于争议问题,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专家咨询等方式解决,避免争议升级。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能力,确保合同条款得到有效执行。

3.4 引入第三方咨询服务

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承包双方可引入专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法律顾问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第三方机构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协助双方完善合同条款,提供合理的价款调整建议;在发生争议时,第三方机构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调解或鉴定,为争议解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有助于争议的快速、妥善解决。

四、实际案例分析

4.1 案例概况

某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因物价波动导致材料价格上涨超过 5% 时,对超出部分进行价款调整。施工期间钢材价格猛涨超 10% ,承包人请求调整,但发包人以合同未明确调整方式及部分钢材早前采购为由拒绝,导致双方争议。

4.2 争议处理与防范措施应用

双方通过引入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调解。咨询机构依据合同约定和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建议按照钢材实际采购时间和数量,分段计算价格调整金额,并制定了详细的调价方案。同时,咨询机构指出合同中物价波动条款存在缺陷,建议双方在后续合作中完善合同条款,明确调价范围、计算方式等内容。发承包双方采纳了咨询机构的建议,争议得到妥善解决。在后续工程建设中,双方加强了合同管理,定期对材料价格进行监测和确认,避免了类似争议的再次发生。

4.3 应用效果

通过引入第三方咨询服务和加强合同管理,该工程顺利推进,未因价款调整争议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发承包双方在此次争议处理中积累了经验,认识到完善合同条款和加强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通过完善合同条款约定、加强合同履行管理、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和引入第三方咨询服务等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价款调整争议的发生,保障发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发承包双方应重视价款调整条款的制定和履行,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定坤.增值税税率变动下施工合同条款研究——基于深圳市建设工程增值税税额调整的计算方法[J].房地产世界,2024,(18):161-163.

[2]李凯.水利工程施工合同价款争议形成及控制策略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24,(09):237-240+267.

[3]申琪玉,杨怡静,张萌.施工合同价款纠纷案例分析及防范对策[J].房地产世界,2024,(09):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