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

作者

赵宏斌

身份证号:130502198204010012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建筑工程不断涌现。然而,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建筑施工扬尘不仅会降低施工区域的能见度,影响施工安全,还会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扬尘中的颗粒物作为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破坏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城市形象与宜居性。目前,虽然各地针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但仍存在管理标准不统一、责任落实不到位、防治技术应用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构建科学、系统的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化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2.1 扬尘污染来源

建筑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方开挖、建筑材料搬运、混凝土搅拌和建筑垃圾处理等环节。这些活动可导致地面尘土飞扬、扬尘产生。此外,未硬化的施工现场道路和未覆盖的裸露地面也是扬尘污染的来源。

2.2 扬尘污染危害

建筑施工扬尘对健康、环境和经济均有影响。它包含的颗粒物可引发呼吸道疾病,增加患肺癌风险。环境上,扬尘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加剧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经济上,它降低居民生活质量,引发投诉纠纷,损害企业声誉,并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三、当前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这使得施工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治措施 。同时,标准不统一也给监管部门的执法带来困难,导致监管力度不一,部分地区扬尘污染防治效果不佳。

3.2 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的责任界定模糊,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施工单位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未按照要求配备防治设备和人员;监理单位对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违规行为。

3.3 防治技术应用不规范

虽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但部分施工企业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不够重视,仍采用传统落后的防治方法 。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应用标准和规范,一些防治技术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维护保养不当等问题,导致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四、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4.1 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建筑施工实际情况,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规范。标准规范应涵盖扬尘污染防治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现场围挡设置、道路硬化、物料覆盖、洒水降尘、车辆冲洗等具体要求 。明确扬尘排放限值,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如房屋建筑、市政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等)制定差异化的标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建立标准动态更新机制,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际需求及时修订和完善标准。

4.2 搭建完善的组织架构

成立专门的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机构,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的职责和权限 。建设单位作为扬尘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扬尘污染防治资金的落实;施工单位具体负责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防治设备;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此外,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加强环保、住建、城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4.3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包括目标责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 。将扬尘污染防治目标分解到各个责任主体,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定期对各责任主体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企业的信誉评级、招投标资格等挂钩。对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定、造成扬尘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罚,提高各方参与扬尘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4 推广应用先进防治技术

加大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防尘降尘技术,如喷雾降尘系统、干雾抑尘技术、防尘网覆盖技术等 。推广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减少扬尘产生。同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施工现场扬尘浓度,实现对扬尘污染的精准管控。

五、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培训、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组织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和技术要求,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和操作技能。同时,向周边居民宣传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2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加大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治理资金,用于支持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以及对施工企业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补贴 。施工企业也应保障扬尘污染防治资金的投入,确保防治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更新,以及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项目,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5.3 强化监督执法

加强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执法力度,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机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抽查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远程监控和实时监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的良好局面。

六、结论

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解决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制定统一标准规范、搭建完善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推广先进防治技术,并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能够规范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改善施工环境和城市空气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标准化管理体系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汤明明. 建筑施工扬尘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探讨[J]. 四川建材,2025,51(03):225-228.

[2]解晓亮.现代城市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策略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0):236-238.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4.10.277.

[3]河北省加强建筑施工开(复)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J].建筑技术,2024,55(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