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高延菁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区直机关幼儿园
摘要: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尚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偏离幼小衔接需求,存在“小学化”倾向,忽视了社会适应等核心目标。同时,对于绘本的选择不尽科学,过度娱乐化。加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互动性,且缺失个性化指导,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本文将详细阐述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旨在不断提高绘本阅读教学质量,强化幼儿参与深度。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绘本阅读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不仅能促进幼儿实现学习能力的平稳过渡,发展幼儿语言与思维能力、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利于支持幼儿社会适应与情感发展,有效缓解幼儿入学焦虑。同时,可有效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与自主性,轻松实现教育目标协同衔接,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下良好基础。
一、目标导向,明确能力培养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需兼顾好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阶段学习要求,从情感、认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等多个维度入手系统性设计教学目标。具体设定绘本阅读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阶段性梯度。对于中班幼儿,着力强调习惯养成。对于大班幼儿,着重强调能力衔接。如在《三只小猪盖房子》绘本阅读教学中,可以目标为导向,明确要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基础上着力培养他们基础学习能力。具体开展绘本故事教学时,可精心设定语言能力核心目标:1、理解与表达,通过理解绘本故事中角色行为,用完整语言描述情节发展,并尝试预测故事结局;2、学习故事中关键词汇,用“因为……所以……”等关联词对故事进行复述;3、通过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草房和木房会被吹倒?”“砖房更安全吗?”来培养他们问题分析及观点表达能力。有了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通过设计并实施描述画面、复述情节等教学活动来落实语言目标。在这里,通过设定语言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提升了幼儿语言连贯性,并增强了幼儿词汇储备,为适应小学语文阅读的理解与表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内容适配,衔接幼小需求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为衔接好小学学科与幼儿阶段生活需求,要注重选择适配的绘本阅读教学内容。具体选择绘本阅读教学内容时,可尝试筛选身心适应、社会适应、知识衔接几个主题分类。同时,对于绘本阅读的选择,要逐步增加文字量,以帮助幼儿适应小学语文阅读。《数学帮帮忙·摇滚数学日》绘本故事是围绕“筹备摇滚音乐会”展开的,可在绘本阅读教学中通过渗透数学问题来衔接知识,满足幼小衔接需求。具体教学中,可用“摇滚乐招新会”真实情境导入绘本阅读内容,再精心设计“统计乐器大采购”这样一个绘本阅读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情节:乐队需要购买鼓、吉他、沙锤,但预算有限,购买的乐器总数不得超过10件。基于真实情境下,为幼儿提供乐器模型,指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配采购方案,如购买2个鼓、3个吉他、5个沙锤,以此提高幼儿数感。然后,可尝试设计一个“破解节奏密码”的绘本阅读教学环节,按规律敲击鼓点,请幼儿猜测规律,再指导幼儿用不同颜色的积木排列节奏规律,以此完成规律的渗透。在这里,紧紧围绕绘本故事情节向幼儿渗透数学知识,更好地达到了知识衔接目的。
三、方法优化,多样方式并重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为了取得最佳的绘本阅读教学效果,需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采取互动性与体验感并重的教学模式,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阅读的学习方式,确保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学习。如在《爱心树》绘本阅读教学中,可改变以往相对单一的绘本阅读教学方式,采取多感官体验与问题导向并重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中,先通过感官体验导入,组织幼儿蒙眼触摸仿真树皮,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如粗糙、有纹路、硬硬的等等。接着,为幼儿提供苹果实物,请幼儿蒙眼闻苹果散发的香味并说一说:“你闻到了什么味道?这是树的哪个部分?”然后,指导幼儿进行分段阅读。在读到男孩童年部分时,可设计问题:1、男孩喜欢和树玩什么游戏?2、树的心情是怎样的?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励幼儿提取关键信息并仔细观察画面细节。回答问题时,可为幼儿提供句式支架。而在读到男孩索取苹果、树枝的部分时,可向幼儿提问:“树为什么愿意给男孩苹果?你觉得男孩每次都拿走东西的做法对吗?”激活幼儿展开批判性思考并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整个绘本阅读教学中,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更好地适应了小学阶段学习方法,并以此完成了语言知识的渗透。
四、评价反馈,动态追踪成长
评价是绘本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动态追踪幼儿的成长情况,并全面反馈幼小衔接教育效果,可衔接小学能力需求实施评价。对于评价内容的设计,可融入游戏化任务、生活化情境等。对于评价方式,可恰当引入动态观察、结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亦可通过记录成长档案的形式了解幼儿绘本阅读情况,为后续开展幼小衔接背景下的绘本阅读教学提供重要参考,更好地帮助幼儿实现成长跃升。例如,在《首先有一个苹果》绘本阅读教学中,为满足幼小衔接需求,可在幼儿阅读完绘本故事以后,精准定位“数感与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与观察力”、“学习习惯与任务意识”几个维度评价目标,再恰当引入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方法。实施过程性评价时,为幼儿提供数字与图片对应卡,观察幼儿匹配速度。同时,精心设计一个“数字迷宫闯关”游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是否能按照1-4的顺序来连接角色。而在开展结果性评价时,先指导幼儿用“首先……接着……”等句式来复述故事,以此评估幼儿语言表达水平。同时,为幼儿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联系绘本故事内容指导幼儿绘制第7个角色,如7只乌龟,以此评估幼儿数量表征能力。通过对照小学一年级“看图说话”、“数数”要求设计多维度评价内容,更好地实现了幼小衔接教学目标。
综上可知,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可实现从“游戏主导”到“学习适应”的平稳过渡,从根本上降低学习断层风险,向幼儿提供持续性的学习支持。绘本阅读教学中,为满足幼小衔接需求,要重视设定好教学目标,选择适配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采取互动性与体验感并重的教学方法来不断提高绘本阅读教学质量,帮助幼儿适应小学学习。
参考文献
[1]胡萍.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3):63-66.
[2]黄筠.利用绘本阅读实现幼小衔接的路径探析[J].名师在线,2024(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