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包鑫
152301199212310018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克一河镇 165468
摘要:本文基于初中化学教材,深入探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阐述了在化学课堂中培养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教学方法上,运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类比归纳激发学生思维;教学内容方面,深挖教材、拓展知识、联系生活强化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涵盖小组讨论、化学竞赛、科普讲座。通过这些策略,全面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为学生的化学学习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初中教育阶段,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学生科学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化学教学有时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思维能力是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核心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因此,探索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对提升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优化化学教学方法以培养思维能力
(一)问题引导激发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可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教师提问:“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这一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氧气浓度对燃烧反应的影响,引导学生从物质性质、反应条件等多方面分析。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如“燃烧产物四氧化三铁的组成元素与反应物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守恒等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分析、推理,逐步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二)实验探究促进思维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内容,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为什么选择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而不选用其他物质?”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物质反应的特点,理解反应原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如稀盐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探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可能的原因。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更在思考与实践中培养了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类比归纳提升思维
类比归纳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化学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在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它们都能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等发生反应,归纳出酸的通性。同样,对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碱的性质,通过类比归纳得出碱的通性。在讲解“化学肥料”时,将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与特点进行类比归纳。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提高归纳总结与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化学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二、丰富化学教学内容以锻炼思维能力
(一)深挖教材拓展思维
初中化学教材蕴含丰富的知识,教师深入挖掘教材,能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不局限于教材实验,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的原因。通过对教材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的深入解读,让学生理解如何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在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深挖教材中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实验及规律,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的冶炼、金属防护等,拓展学生思维广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知识拓展深化思维
适当拓展化学知识能深化学生思维。在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教师在教材基础上,介绍一些新型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如硒元素对人体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性,拓宽学生知识面。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引入新型有机材料如石墨烯的相关知识,介绍其独特的性能与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新材料的探索兴趣。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化学知识,提升思维的深度与灵活性。
(三)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联系生活实际可激活学生思维。教材中有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用食盐腌制食品的原理,以及小苏打在烘焙食品中的作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联系生活中火灾的预防与扑救方法,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通过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能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学会运用化学思维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加敏锐、灵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开展多样化化学教学活动以培养思维能力
(一)小组讨论启发思维
小组讨论能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在化学课堂上,教师针对一些有争议或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如在学习“化学与环境”时,提出“如何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学生在小组中各抒己见,有的提出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有的建议推广新能源汽车,还有的想到加强交通管理等。通过讨论,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视野,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完善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逻辑性。
(二)化学竞赛激励思维
举办化学竞赛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学生思维。化学竞赛内容可涵盖教材的重难点知识以及知识拓展部分。例如,设置化学实验设计竞赛,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与试剂。在准备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灵活运用所学,不断创新思维。竞赛过程中,学生面对挑战,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通过解决竞赛中的难题,培养了创新思维、逻辑思维与快速应变能力,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与专注度。
(三)科普讲座拓宽思维
邀请专家举办化学科普讲座,能拓宽学生思维。科普讲座内容可以是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纳米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可以是化学史,讲述化学发展历程中重要科学家的故事与发现,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通过科普讲座,学生接触到课本之外更广阔的化学世界,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与探索欲望,拓宽学生思维边界,培养学生宏观的科学思维,为学生未来在化学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四、总结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系统且重要的任务。通过优化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类比归纳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丰富教学内容,深挖教材、拓展知识、联系生活,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充足养分;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借助小组讨论、化学竞赛、科普讲座拓宽学生思维视野。
参考文献
[1]孙颖.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逆向思维培养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2023,(36):27-29.
[2]唐国荣.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2):113-115.
[3]马小丽.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探索能力的有效培养[J].智力,2020,(35):119-120.
[4]苏良.刍议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新课程,2020,(45):82.